关于完善自主开放型制度的思想
面对世界新格局、新形势,进一步扩大开放,既面临机遇也将面对挑战。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在扩大开放中坚持开放的自主性,构建自主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决定着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前途和命运。
构建自主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思路。加快构建自主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总纲领。其总体思路既包括主要目标,又包括基本路径和推进重心。主要目标是要“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进重心是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
构建自主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举措。怎样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怎样更好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怎样培育竞争新优势?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综合性战略抓手。这些战略抓手包括:第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第二,深入推进沿边开放战略。中央已作出加快发展“东南国际经济开放圈”、“西南国际经济开放圈”和“东北国际经济开放圈”等决策部署。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第三,加强对外援助,充分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处理好几对关系:一是独立自主与合作共赢的关系。独立自主的关键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但一些国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各种渗透依然存在,强调独立自主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性。没有独立自主,就谈不上合作共赢。二是正确统筹自力更生与扩大开放、扩大内需和利用国际市场的关系。在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滑坡、国际市场疲软、外需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只能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支撑,这应当成为我国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政策方向。三是正确处理相互尊重与聚同化异的辩证关系。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客观上存在各种分歧和摩擦,需要妥善处理双边及多边关系。四是正确处理国际交往中“义”“利”关系。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韩国时明确提出:“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要言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主高水平开放的基本思想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想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我国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核心思想。2013年9月,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会,专门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在会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很多新思想和新论断,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新驱动发展思想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可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创新”有两大根本性特征:一是指基于我国自身力量为基点的自主创新;二是指科学技术领域方面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变“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传统观念。种种理由表明,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型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
加快科技创新与运用的体制改革步伐。有鉴于目前科技创新和运用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西方跨国公司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利用我国科技人才,高价出售科技产品,获取垄断利润,控制中国高科技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发展。要言之,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基础、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引导和撬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和引领关键核心技术。但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市场与政府双重调节下,只有始终瞄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大方向,才能根本改变这种相对落后局面,实现我国民族经济“控技术、控品牌、控股份”的“三控型”产业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思想主要是:第一,围绕自主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第二,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第三,加快自主创新主要路径的探索,即努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和协同创新。
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自主创新绝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单打独斗,更不是排斥学习先进、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强调:“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辩证看待、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关系,必须准确把握以自主创新为基点的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科学内涵。换言之,通过以我为主,具备全球视野、利用全球资源、瞄准先进水平、共应全球挑战,真正走上国际领先、发挥自身优势的自主创新之路。
(作者: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黄世坤,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经济学博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