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共享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2)

实现共享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2)

摘要:发展改革既意味着突破旧框架、再创新格局,也要求在坚持共享发展的原则下循规律而行、依制度而进。只有将稳定的制度规范作为改革的压舱石、发展的推进器,朝令夕改、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等现象才能得到有效杜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才能得到有力保障。

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共享发展的职能载体。“共享”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衣食住行、生存发展等各个民生领域。当前,民生问题在我国显得尤为突出,医疗、教育、就业、扶贫、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实现。因此,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就必须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民生问题的解决不能依靠运动式治理,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瞄准民生领域的重点问题,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好底线。其一要大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方向,构建起不分区域、不分城乡的各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人人共享。其二要科学设计社会再分配制度。通过税收调节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利益补偿制度等社会财富再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所蕴含的公共性与公正性在再分配领域的调节作用,解决好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与行业差距等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其三要加快构建民生社会建设制度。加强民生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还需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其四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监管制度。在政府主导下构建起完善、严格的监管制度,尤其要加大安全生产、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监管力度,切实提高公共服务领域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才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信任感、幸福感和认同感。

严格的制度执行:实现共享发展的现实保障。“道虽迩,不行不至”。制度的有效性在于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种保障共享的制度,各项改善民生的政策,只有在执行落实中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才能在共享共建的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引导、制约、规范作用,才能让人民共享发展的理念落地生根。

共享发展制度的有效执行过程,是对民生诉求的回应过程,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过程,关键要做好以制度观念引领、以责任体系推进、以监控机制保障这“三篇文章”。首先,增强执行主体的制度观念,是严格执行制度的前提。要强化制度意识和制度观念的教育,塑造能力高、素质好、认真负责的执行主体,自觉严格执行制度以增进人民福祉,自觉维护制度以营造共享发展的社会环境。其次,构建制度执行责任体系,是坚决贯彻制度的根本。构建起共享发展制度的执行责任体系,着重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对制度落实不彻底的,要坚决勒令整改;对制度执行不力的,要坚决追究责任。最后,完善制度执行监控机制,是有效落实制度的保障。利用上下级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共享发展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制度落实的长效督查机制,促使各项制度真正执行到位,落到实处,发挥实效。通过有效的制度执行力,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公正性、权威性和完整性。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