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希贤:东方之都与圆明园大遗址保护(8)

摘要:北京是东方文明之都。看东方的文化,探究东方的文明就要到北京。北京园林中的佼佼者是圆明园和颐和园,它们是东方之都的眼睛。如果用拟人的手法作比喻的话,园林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眼睛和心灵窗口。所以皇家园林、国家级的园林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民族最高智慧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国家、民族对天地人生的理解。

所以12生肖喷水池所表现的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时空关系的一个模式。12生肖喷水的价值是千金难买的,4000多万欧元买不到,这是文化价值。可是一个东西可能有文物价值,比如,一个铜的艺术品,如果4000年了那可能很贵了。毛泽东讲两杆子,枪杆子、笔杆子,掌握笔杆子,报纸广播说话,那个也是炒作,现在是靠经济实力来炒作。兔首、鼠首炒得那么高,并不是它自己实际的价值,它实际的价值就是200多年以前的两个工艺品,但是它的出处是在圆明园,它是非正义抢夺来的东西,谁来买这个东西就是替强盗销赃,就是他的同伙。西方有西方的一套法律系统,他们不可能为这件事情改变法律系统。所以我们要认识它的文化价值是巨大的,而这个炒作价值是我们所不喜欢的,是鄙夷的。

还有些东西,过去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些珍品、文物、稀世之宝,因为用西方的文化思维方式来看待它,就要扫荡,说它们碍事。一方面是在破坏珍贵文物,另外一方面复制一些假文物,这是我们反对的。但是有的文物它只有一件,而这一件又不是谁都能看、谁都能摸的,那它就没办法流通了,文物的价值还在于它的流通,要让广大的老百姓能够看的到,能够学习得到,也能够欣赏得到,这个价值就大了。如果是稀缺的要保存起来,复制了以后让民众可以享用,这个事情未尝不可,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未尝不可让大家来享用,所以如果说真品他们不愿意拿回来,我们原模原样的复制,让它的文化价值发挥出来,让我们树立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

最后我所希望的就是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圆明园的复兴是一个窗口,是一个眼睛。恢复当中还有一个问题,有一种说法是一点都不能动,我们恢复任何一个古建,30年就要修复一次,不修复完全就坏掉了,黄鹤楼一次一次的修复,修复了以后只要它的文化基因保存,文脉能够传承就行。比如,颐和园,我1978到北京考研究生,当时好多景区都没有恢复,80年代逐步的恢复。现在颐和园还有一些地方没有恢复。还有1860年以前的文昌阁是三层的,它是上面和下面很匀称的,恢复了以后因为没钱变成两层了是现在的,但是恢复了总比不恢复好,所以一定要保存、发扬传统文化,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获得新生。当前圆明园的保护利用和新生要树立一个思想,“国于天地,必有以立。何以立国,惟民族精神是赖。”强调民族精神并不是贬低其他民族。要立自己的国民精神,国民的精神就是要研究中华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滋养民族生存,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独立与统一,推动民族进步发展和繁荣的精神力量。

圆明园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抗日战争时期只要你抗日就是爱国的。今天呢?只要能够扶持中国的经济文化复兴,让中国人富裕起来这就是爱国的。所以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挺起民族文化的脊梁骨,不是我们跑到圆明园去看到残破的景象,去哭哭啼啼。

要挺起民族文化的脊梁骨,对圆明园的惨痛历史经历不能忘记。今天讲错的地方一定不少,请大家多批评多指正,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培培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