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的七大重点

“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的七大重点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血脉。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努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大力繁荣艺术创作,着力推出更多优秀作品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出文化建设的状况、代表着艺术发展的水平,是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最直接的体现。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将繁荣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作为中心任务,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体现中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努力实现文艺创作从“高原”到“高峰”的突破。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以建立院团基层联系点、健全“结对子、种文化”等工作机制为载体,通过开展采风创作、慰问演出、双向交流、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切实提升实践活动的深入性、丰富性与实效性。积极探索并推动形成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使深入生活、扎根群众成为文艺创作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成为文艺工作者的自觉追求和行为习惯。深入开展三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进万家等惠民演出,让人民群众共享文艺发展的最新成果。

要加强对艺术创作的引导。发挥好国家艺术基金和其他各类专项资金、基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改革文艺评奖,在压缩奖项数量的同时,严格评奖标准,规范评奖程序,严肃评奖纪律,使文艺评奖重新成为引导创作方向、表彰优秀作品、激励创作生产的有效手段。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完善文艺作品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文艺批评褒贬甄别的功能。

要加大优秀文艺作品的扶持推广力度。加强统筹规划,编制文艺创作规划和年度重点创作计划;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加强重点剧目创作生产的立项管理和评价传播;贯彻戏曲传承发展政策,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实施优秀剧本创作扶持计划,扶持西部及少数民族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血脉。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努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要加强文物保护水平,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全面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推动文物工作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建立国家文物督察制度,坚决扭转文物保护被动局面。特别是加强长城和传统村落保护,推进水下遗产保护,加大流失海外文物追讨力度。要进一步挖掘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用好用活历史文化瑰宝。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城市精神。增强博物馆展陈感染力,推进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充分发挥博物馆启迪群众、服务社会的功能。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能力,着力设计开发一批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又符合现代审美和大众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进一步提升文创产品的制造和营销水平,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培育文化消费的新空间。

要全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紧扣“人才”、“法规”、“平台”这三个关键词,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提高保护传承水平。要做好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抢救性记录,全面实施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推动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培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奠定人才基础。要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贯彻落实,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完善配套政策,制定出台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积极推动各地制定相关地方法规,为非遗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编制国家级代表性项目整体性保护规划,以规划为抓手指导项目保护。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制订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建设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和非遗传习中心。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保护情况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情况开展督查评估。利用传统节庆和文化遗产日、非遗博览会、国际博物馆日广泛开展宣传展示活动。通过多措并举,为非遗保护、传承、普及提供平台,创造条件。要加强古籍保护工作,做好古代典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推进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全面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推动标准化均等化取得新突破,补齐短板,兜好底线。

要推动各地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落到实处,指导已出台实施意见和标准的地方全面贯彻实施、未出台的地方抓紧制定相关标准。要明确国家标准是最低标准、是底线,在此基础上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条件适当提高标准。要因地制宜,注意盘活“存量”,统筹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共建共享。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切实把现有资源用好用足。

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扩大服务人群覆盖面,使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实施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为贫困地区和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多元化。建立基层群众需求征集、服务评价反馈等机制,把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匹配起来。继续开展示范区(项目)创建,及时总结经验。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能力和科技化水平。引导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培育地方文化品牌,培养乡土文化人才,进一步拓展群众参与广度和深度。

加强服务与监管能力,着力推进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在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的同时,确保文化市场更加规范有序。这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增强文化市场发展内生动力。努力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推动各行业建立完备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完善人才培训、年报数据和行业年会等服务平台。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行政审批便利化、规范化、透明化和可预期。消除地区壁垒,促进区域协作和市场一体化建设。消除行业壁垒,鼓励多种经营和业态融合,支持大中城市建设文化娱乐综合体。推动演出、上网服务、游戏游艺、歌舞娱乐、艺术品经营等行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传统文化市场线上线下融合,提高对中小微文化企业服务水平。

要不断强化管理水平,健全以内容监管为重点、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引导市场主体提供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监管机制。建强文化市场执法机构和队伍。加强执法办案,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推进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全面应用。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