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佳:“一把手”就应是第一新闻发言人

崔文佳:“一把手”就应是第一新闻发言人

“重大突发事件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行政一把手当‘第一新闻发言人’”……近日,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样的工作力度,让一位市政府办公厅有关负责人感言,“从来没有过”。

“从来没有过”的要求,显然着眼于“从来没有过”的形势。当今社会,人们对周遭的变化愈发敏感,对信息的渴求愈发强烈。与此同时,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传播形态不断翻新。信息大爆炸释放着红利,也徒增了烦恼,有人用这样一句话形容公共事件中的舆论——“聋子听到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一笑过后,想必很多人也是心有戚戚。越是在众声喧哗的时代,越需要权威声音厘清是非、解疑释惑。虽然无法一劳永逸地说服每一个人,但只要谣言、谬误等非理性言论还在,官方声音就不能落后,更不能缺席,这应当是政府部门所抱持的定力与自信。

近些年,政府部门因时而动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但也时常遭遇权威发布不被买账的尴尬。这里头,有发布时机、发布技巧不成熟的因素,也有发布者分量不足的问题。常规的政务公开倒还好说,一旦遭遇重大突发事件,谁站到台前、谁躲在幕后,往往影响着人们的直观感受。很多新闻发言人受制于职权范围等因素,未能充分掌握情况,时常遭遇“难言之隐”,只能在体制与舆论的夹缝中被动履职。而这种捉襟见肘,又很容易“惹祸上身”,让自己沦为舆论质疑的对象。相比之下,“一把手”的身份、资源和权限,决定了以他们为“第一发言人”的新闻发布可以呈现得更诚恳、更有效。此番《实施意见》作出硬性规定,可谓切中肯綮。

当然,并非“一把手”走上前台就万事大吉。政民良好互动效果的实现,绝不仅仅依赖权威身份,人们关心“谁在说”,更关心“说了什么”“说得怎样”。只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政策措施以及处置结果等社会关切,“第一新闻发言人”才算名副其实。《实施意见》是一个好的开始,预期效果能否实现还要看“一把手”们的认识与实践。其间,或许会经历曲折反复、阵痛不适,但这是提升治理能力必须迈过的门槛。毕竟,公开才是现代社会最好的稳压器,亦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来源。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