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调党校姓党是促进党校事业健康发展,解决所面临问题的要求
党校事业发展到今天确实存在一些主客观上的不利因素,如果不强调党校姓党,这些不利因素就会成为发展的制约和障碍,导致难以形成巨大的克服力度,从而无法妥善处理问题。所以,今天强调党校姓党,针对的就是解决问题。
《意见》中列出党校事业健康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一些同志不重视党校工作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不少人认为党校可有可无。党校工作在地方和基层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投入不足、保障不力。这个问题既有主观又有客观,主观上是一些人不重视党校工作,造成的客观后果就是投入不足、保障不利。曾经,有人公开发表言论,认为县级党校没有必要存在。这是不正确的认识,实际上是在削弱党校的重要地位。
第二,有的定位不准,没有突出党校有别于一般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特色和优势。这是党校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党校内部来看,本来党校与一般高校、培训机构就不一样,但是,有的党校定位不准,在教育培训中要么模仿高校,要么使自己沦为了社会培训机构,导致自己的定位模糊、特色丧失。这些都是错误的。
第三,有的主业主课不突出,存在重一般知识技能培训、轻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现象。这是一个很大的不足。党校姓党首先强调党校是一个政治政策教育培训机构,其主业主课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掌握领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党校重视一般性知识技能培训,而轻视了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淡化了“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与学校、培训机构的边界模糊不清,从而沦为了社会知识培训机构。这是个问题。
第四,有的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不善于运用科学理论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不重视,而另一方面就是能力问题。党校对干部教育培训、评估评价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但是,党校的教育管理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是否也能达到这个要求,符合这个标准?另外,中央对党校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那么,党校的教育管理队伍能否实现中央的期望和要求?这都是问题。
第五,有的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导致学风不好、校风不正。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的,体现在党校上,就是导致学风不好、校风不正。也就是说,在党校内,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则会导致在学风、校风方面出事,等等。
综上,这些问题都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讲到的,也是《意见》中列出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党校姓党。党校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些问题倒逼而成。当前,强调党校姓党,就是针对党校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加大力度改进和解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