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松林: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3)

1.“九二共识”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写进十八大报告

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新一届中央对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最突出之点在于将“九二共识”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写进了十八大报告。

这是中共中央在对台政策上的最新宣誓,意味着在中国统一之前,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两岸和平发展的政策不会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会变,推进两岸全方位交流不会变,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也不会变,坚决反对“台独”更不会变。

对于将“九二共识”作为新一届中央对台政策的基石,时任国台办主任的王毅的解读是:一是表明了我们对“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重视;二是提出两岸双方应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三是强调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建设;四是主张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的情况之下,两岸政治关系对此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我认为王毅对把“九二共识”写入“十八大”报告的解读非常正确。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列入十八大报告,意味着“九二共识”在中国统一之前是不会变的。

2.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协商机制建立与两岸“三通”实现

(1)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成立

我们都知道,在蒋经国时期,台湾社会的经济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蒋经国先生在大陆政策上过去有过错误,最大的政策错误就是坚持“三不政策”,就是所谓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蒋经国去世以后,虽然开放了两岸关系,但是两岸关系之间仍然处于僵局状态,台湾无法与祖国大陆进行正式的接触与谈判。为了打破僵局,1990年11月21日,为应付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以及推行有限的大陆政策,台湾当局成立了“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并于1991年3月9日正式挂牌工作。这是以民间团体身份出现的半官方机构,直属“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任务是接受“陆委会”的委托,办理台湾当局“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人称“陆委会”的白手套。

1991年12月16日,大陆社会团体法人性质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根据其章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致力于加强同赞成其宗旨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各项交往和交流,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同胞交往中的问题,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常权益。

我们可以作一个简单的比较,海基会的成立是为了解决两岸之间延伸的一些问题,而海协会的成立,其中重要内容是促进海峡两岸正常交往,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采取的重要步骤,而台湾方面则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2)“九二共识”的达成

海基会与海协会海基会与海协会之间要交往,交往的政治基础是什么?两岸授权民间团体事务性协商开启后,需要双方为协商奠定明确的政治基础。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多轮会谈,会谈后又通过数次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求同存异。

1993年4月,在海协会、海基会的积极倡议和推动下,经过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的共同努力,辜振甫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道涵会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史称“汪辜会谈”。

1998年第二次“汪辜会谈”。第三次会谈原定在台湾举行,由于李登辉1999年鼓吹“两国论”未能实现,最终使汪辜第三次会谈搁浅了。陈水扁执政时期鼓吹“一边一国”,将两岸关系推向战争边缘,致使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空转8年”。

(3)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协商机制建立

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落实国共两党2005年达成的共识,重新恢复谈判。复谈的前提是两岸最高当局均授权海基会与海协会在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谈判。2008年6月11日,也就是国民党5月20日刚刚就职不到一个月,海基会飞到北京,6月11日在北京钓鱼台举行会谈,最终达成三项协议。这一年的年底,两岸飞机互通往来了,真正实现了“三通”:通航、通商、通邮。我们多年期盼的“三通”,在2008年国民党刚刚执政半年多一点,就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余永峰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