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早在400多年前,明代著名戏剧家、诗人汤显祖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承载的历史印记、肩负的文化传承、附着的情感寄托,就像诗人笔下的奇妙梦境一样美好。相信也正是因为这份美好,让“生于徽州”、游在异乡的人们,对黄山之名有些看不顺眼。
地名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与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演化密不可分,通过地名,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地名背后的渊源与典故,还能感知厚重的文化韵味与历史记忆。然而,在盲目的改名运动中,我们所丧失的,不只是历史的割裂和文化的断层,还有数代人的集体文化记忆与文化认同,这是任何一个社会人都无法承受的。况且,在“剩余价值”几近榨干的情况下,徽州改名已经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失去了持续性的推动作用,如此种种,无不为这次“徽州复名”埋下伏笔。
不管黄山市“复名”是否成功,它所折射出的都是保护传统文化所必须承受之痛。当然,更重要的是,给更多要修改地名的跃跃欲试者一种警醒,告诉他们强扭的瓜不甜,乱改的名字不能长存。如此,黄山市“复名徽州”才有更大的意义。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