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3)

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3)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三、激发向上向善的意愿和情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情感是行动的源泉。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首先要激发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意愿和情感。

激发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意愿和情感,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少年儿童要从小学习做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当向上向善好儿童、好少年。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教师要把向上向善的要求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用自己的学识、阅历和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向上向善的种子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激发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意愿和情感,要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始终是推动形成向上向善力量的重要着力点。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以优良党风政风凝聚党心民心,才能带动社风民风。社风民风是风向标。好的社风民风是社会发展一双“隐形的翅膀”,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扬善扶正。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完善法律法规,惩恶扬善,充分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模范典型,树立起关爱好人、好人有好报的鲜明导向,让道德高尚的人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同时对严重背离道德规范的行为给予必要的惩戒,不让一心向善者心寒齿冷,不让欲行善者望而却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一头连着社风民风,一头连着党风政风,是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抓手。要建设优良家风,净化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舆论要承担起引导社会风尚的重要责任,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深度挖掘报道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感人事迹,让真善美始终成为社会生活主流和人们心头暖流,成为人们的精神依靠和品行追求。

激发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意愿和情感,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强调“人之初,性本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强调“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强调“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种向上向善的思想和理念,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向上向善的要求,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作用,成为涵养向上向善力量的重要源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