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核心提示:“十三五”期间政府自身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快和加大力度建设“四个政府”;二是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向纵深发展;三是坚持廉洁履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四是增强政府和公务员的“四大意识”;五是健全督查问责机制。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15年的工作回顾;第二部分是“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及重大举措;第三部分是2016年的工作重点。这三部分都涉及政府自身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归纳起来看,主要讲了三方面的问题。第一,2015年政府自身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进展;第二,对政府自身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分析;第三,“十三五”期间政府自身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下面,我对这三方面的内容做一下梳理。

一、2015年政府自身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进展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肯定了2015年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认真履职的八件事情。

第一件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其一,“简政放权”是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2015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逐步呈现出新的局面,其显著特点是: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施了“四大结合”,即:把简政放权与强化监管服务相结合;创新治理与法治政府建设相结合;体制改革与树立行政新风相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其他体制改革相结合。2015年全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路和举措是可圈可点的,产生了良好效果。特别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政府希望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其二,“简政放权”的主要途径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要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该归还给市场的、地方的、社会的职能要做以相应地归还,改革还要促成市场、地方与社会的发育和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届政府在千头万绪的行政体制改革议程中,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和改革的“当头炮”提出来,表现的得尤为亮眼

其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李克强总理上任伊始,就提出了把全国现有的1.8万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中央层面的有1700多项,地方层面的有1.7万项)减掉三分之一的改革任务。经过努力,2014年年底,在中央层面上,先后取消和下放了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事项;2015年,又取消和下放了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共计完成943项行政审批事项,原来中央层面的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现在只剩下差不多800多项了,超额完成了任务。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的文件,将一些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并明确表示,今后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这就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取消了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今后,也不会再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了。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了市场活力的“乘法”。换言之,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第二件事: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其一,“三证合一”的改革。“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是指,原先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管理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现在改为一次申请、合并核发一个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各地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迅速加以落实。

例如:四川省工商、编办、发改委、公安、国税等九部门联合行文,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四川省要求,各级登记机关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编码规则、统一源头赋码、统一登记表格、统一登记流程、统一档案管理,并由省工商局牵头负责“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对全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主体码段进行分配。

其二,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的改革。2015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同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深化开展证照分离试点,缓解市场主体办证难的问题,并在上海浦东率先实行。

第三件事:政务公开加快推进。就是要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要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

政务公开推进了信息化建设在创新政府建设中的突出地位。一方面,我们政府强调发挥信息化的推动作用,倡导各类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要求适应“互联网+”的现代思维模式,以此挖掘政府管理潜力。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对全年的信息公开工作做了全局性的规划,强化依申请公开管理和服务。同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要求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参与监管的环境和体制。在国务院其他许多专项文件中,诸如:综合执法体制、证照改革等方面,也特别强调了信息机制的作用。

第四件事:政府重大决策和政策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做到决策方面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其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规定,经过六个流程,才可以说是做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这六个流程包括有:一是公众参与;二是专家论证;三是风险评估;四是合法性审查;五是集体讨论决定;六是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其二,科学决策还要发挥智库的作用。2015年年初,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社会智库的协调发展。提出六大类智库建设,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支撑。此外,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将政府协商明确列为一种协商渠道,提出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听证机制、意见征集和反馈机制等要求。

第五件事:推进落实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第三方评估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创新,要成为一个重要形式。

所谓第三方评估,就是要由独立的第三者,或者委托一个第三者,对政府的绩效进行评估。比如说简政放权做得怎么样,不能由政府自己说了算,要由第三方来评估。因此说,第三方评估弥补了以往政府自我评估的严重缺陷,在促进政府建设、政府管理创新方面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本届政府将第三方评估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早在2014年,国务院督查政策落实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2015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重点政策落实第三方评估的情况。此后,一些中央机构和地方部门纷纷委托第三方进行有关评估。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