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溥:京味儿地理漫谈(3)

摘要:在北京,可能在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胡同里,就曾经发生过影响中国的事件,可能在一个小小的院落里就曾经住过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让我们跟随陈溥老师,去观察、搜寻这些普通的四合院、小胡同、小街道,去感受那历史的遗存、文化的热度和时空的变迁。

还有一种说法是漕运说,说当时这不还是一片水湾,很可能这有一个瓷器的专用的漕运码头,把瓷器运到这,运途过程中,破碎的瓷器呢,就就地掩埋了,所以日积月累也有这么多。这个听起来也有点道理,但是一分析也不行,为什么?大家说运来的瓷器应该是新品,不应该把旧瓷器运来。可是一看这个瓷器的碎片呢,大多数都有使用过的痕迹,是旧瓷,可能运旧瓷来吗。另外说到漕运的码头,这更不可能有,因为元代的时候漕运码头进城,总码头在积水潭,可是到了明朝,一方面因为水源越来越缺,水源稀少,另一方面也为了安全,漕运不许进城了。漕运的终点码头在通县张家湾,所以这不可能是漕运码头。后来还有各种说法,地震说什么等等,都被否定了。当这些说法都被否定以后,那究竟这个瓷器坑怎么来的?后来,专家们就说咱们应该从毛家湾附近的环境入手,看看毛家湾在明朝的时候,这附近有什么机构,什么地方可能产生这些碎瓷片。后来大家就分析了,这个西边呢,就是现在的西四北一条至北八条是住宅区,普通贫民住宅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瓷器片,南边叫大红罗厂,大红罗厂是干什么的呢?是储藏皇家用的木炭的地方,这个木炭是当时质量很好的木炭,装在一个小荆条编的筐里面,外面刷上红泥,这种碳叫红罗碳,质量最高的碳供宫中使用,这个红罗厂就是储存红罗碳的一个仓场,所以说和瓷器也没有关系。那西边是什么?西边有甲乙丙丁等九个内府的仓库,还有一个脏罚库,一共10个库。现在这个地方还叫西什库,这条大街叫西什库大街,就是指的这十个库。前九个库储存的东西非常多,就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但是就是经过当时的资料登记一查呢,唯独没有瓷器,没有存过瓷器。而脏罚库是储存被罚没官员的赃物的,但即使有瓷器那数量也很少。当时皇宫的瓷器库在哪?有没有,瓷器库也有,瓷器库在东华门,就现在东华门北边还有一个瓷器库北巷,瓷器库南巷。所以瓷器库的瓷器打碎以后,不可能运过整个皇城,宫城,从东边一直运到西边毛家坑来埋,这也不可能。所以在东西南三面都被否定以后呢,大家就把目光转向了北面,就是北太平仓。

北太平仓是干什么的?北太平仓在清朝咱们说的是庄亲王府,在明朝从嘉靖往前推30多年,这个太平仓竟然7次改变用途。他先是一个大官的宅邸,咱们说侯门大院,它当过广平侯袁宣的住宅,可是这个袁宣很快就去世了。他死了以后呢,他的妻子献宅建庙,就把他的住宅献给皇家了,建了一个庙。这个庙叫永昌寺,是一个皇家寺庙。但这个寺庙存在了不到20年又改了。改成了什么了呢?改成储存石料的地方了,叫新石场,储存为皇宫修建用的石料。这个石料场没当两年,又改了,又改成了一个侯爵的住宅了,这个人叫什么?永寿伯朱德。这个住宅也没当两年又变了,变成什么了?变成了镇国府,这个镇国府是干什么的?要想知道镇国府就首先得知道一个皇帝,就是明武宗,明武宗叫朱厚照,这个年号是正德,咱们一般就把他叫正德皇帝。这个正德皇帝14岁就即位了。可是,他是明朝最荒唐的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嬉戏荒唐,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关于他的风流韵事。有一出非常出名的京戏叫《游龙戏凤》,也叫《梅龙镇》,写的就是朱厚照到大同,在梅龙镇这个地方,巧遇开酒馆的李凤姐,和李凤姐之间的一段风流韵事、风流闹剧,叫《游龙戏凤》。朱厚照还有一个爱好是什么?就是看动物打架,他可不是看一般小猫小狗,他都看猛兽就是狮子老虎打架。当时在皇城的西北边,就是西什库的东北边有一个虎房,就是专门养老虎的地方。朱厚照经常到那去看老虎打仗,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看人打仗,就是说看军事操练,他经常到张家口、宣化一带看精兵操练,看他们互相厮杀。他去那看还不过瘾,说太远了我整天跑,干脆把他们找过来吧,结果在正德8年的时候,他把几万精兵从宣化一带就调回了京城,就安插在永寿伯朱德这个宅中,把这个宅子改成叫镇国府。他自己给自己命名为镇国公,就在这里整天看他们军事操练。正德16年,小皇帝30岁就死了,等他死了以后,即位的嘉靖帝,就把这个地方的几万精兵打发回边疆了,把这个地方改名为太平仓,就是做了仓库了,储存粮食一直到明末。所以说这个太平仓就干了那么多事,干了那么多事大家认为最能产生碎瓷片的是什么时候?就是在镇国公镇国府的时候,几万的精兵射将在这里待了8、9年的时间,几万精兵除了操练以外,操练完了以后呢,在明武宗的骄纵下,肯定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然后撒酒疯,摔盘子摔碗应该是常事。所以说8、9年下来,积攒了很多碎瓷片是可能的。然后等他再一次变为太平仓的时候,嘉靖皇帝对他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扫,把他埋在了南边的毛家湾,这是这些碎瓷片很可能的一个来历,而且这碎瓷片的最晚期就是嘉靖初年。所以和这个成坑年代也都相似、相符。所以大家认为这可能是碎瓷片来源的一个很重要的可能性。不管怎么说毛家湾这个瓷坑,瓷器数量这么大,一百余万片,而且窑口这么多,器形这么丰富,釉色这么丰富,这个在中国的瓷器发展史上应该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在历史、社会、民俗、艺术等各个方面都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北京最古老的胡同——砖塔胡同

一个大宅就简单的说到这,下面说一条胡同,说哪条胡同呢?说一条北京最古老的胡同——砖塔胡同。砖塔胡同大家可能都知道在哪,离毛家湾不远,就在毛家湾的西南边,阜城门内大街的南边的第一条胡同呢叫羊肉胡同,第二条胡同就是砖塔胡同,为什么叫砖塔胡同?就在胡同的东口南边有一个砖塔,而且这个砖塔的山门上呢,现在还可以看到有元万松老人塔六个字,这个塔是金元两朝极富圣明的佛学大师行秀禅师的墓。所以说咱们在讲这个砖塔胡同以前,先讲讲这个砖塔。万松老人塔是耶律楚材师傅的墓,刚才说了行秀禅师是金元两代非常著名的佛学大师,他俗姓蔡,是河南洛阳人,也有资料称他是山西运城人,他15岁的时候,在现在的河北邢台净土寺出家,后云游北方各地。成年以后他又返回邢台,在邢台盖了一所万松轩,他在那聚徒讲学。所以人称他是万松老人,这个万松老人讲学讲得非常好,佛学造诣很高,以后名声就越来越大。后来到了金明昌4年,他应召来到了金中都,为金章宗说法讲学,得到了金章宗极高的称赞。

万松老人有很多徒弟,其中最出名的一个徒弟就是大学者、金元两朝的重臣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年轻的时候曾经拜万松老人为师,学过3年的佛学。万松老人认为耶律楚材是他最好的学生,最能领会他的学术精神,而耶律楚材也认为万松老人是真世间之宗师也,对万松非常敬佩。他虽然只在这学了3年,但是在他入朝为官以后还经常和万松老人互通信息、诗词唱和,一直有联系。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