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预案、守住底线,稳步推进汇率改革。虽然人民币汇率没有远虑,但近忧是客观存在的。从外部看,英国脱欧公投等“黑天鹅事件”使国际金融市场经历剧烈震荡,全球金融市场进入“避险模式”,美元和日元等避险货币升值,英镑、欧元和新兴市场等风险货币出现显著贬值,人民币也无法幸免。从国内经济表现看,我们面临L型经济增长的现实,这对人民币汇率也构成了下行压力。这可以从有关数据和事件得到验证。一是企业和个人的结汇意愿很弱,购汇意愿较强,导致银行结售汇逆差,今年前4个月结汇4650亿美元,购汇6135亿美元,逆差1485亿美元。二是中资企业跨境并购出现井喷式增长。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413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折合美元735亿,同比增长62%。与之对应的是,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实际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折合美元542亿,同比增长3.8%。由于结汇减少、购汇增加和资本外流等原因,央行的外汇储备继续下降,今年前5个月下降391亿美元。这说明资本外流压力还是存在的。
在这种背景下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守住不发生大规模资本外流、外汇储备不大幅下降的底线。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完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维护该制度的公信力,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必须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鉴于资本流动具有很强的亲周期性,极易导致汇率出现超调,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逆周期调节措施,包括加强经常项下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审查、对资本项目进行宏观审慎管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