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2)

“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2)

摘要:自信的形成有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通过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是坚定“四个自信”的现实基础。在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各自内涵、本质、优势的基础上,增强对其的认同,是坚定“四个自信”的认知和情感基础。

“四个自信”有利于凝聚各方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中国走向发展和繁荣,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充满自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增量矛盾与存量矛盾交织,利益分化加剧,对于改革方案的设计与改革道路的选择,可谓众声喧哗。主张走“老路”者有之,对改革的现实和历史否定多、肯定少,将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归因于改革本身;主张走“邪路”者有之,力图通过移植西方道路、理论与制度进行全盘西化;主张走“古路”者有之,要求“用儒学取代马列主义”,发出“儒化社会主义”“儒化共产党”的杂音。“四个自信”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推进改革的决心、深化改革的路径和化解矛盾的智慧,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深化改革、继续前行。同时,“四个自信”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塑造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国形象,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尊重,进而凝聚海外华侨华人的力量,创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再者,近代以来,随着反侵略战争的屡次失败,部分国人滋生了一种弱国心态和崇洋心理。这种弱国心态是民族失败主义情绪的表达,也是对民族自信的消解。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国人的自信并未随着国力的增强而提升,甚至依然盲目崇拜西方的理论、制度与文化。“四个自信”的提出,有利于矫正国人的弱国心态、崇洋心理,激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能量。

坚定“四个自信”的路径选择。自信的形成有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通过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是坚定“四个自信”的现实基础。在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各自内涵、本质、优势的基础上,增强对其的认同,是坚定“四个自信”的认知和情感基础。引导国人开眼看世界,了解他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评价,克服崇洋心理、弱国心态,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心理基石。引导国人理性看待中国和西方、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差异,在比较中认清中国的优势和特色,是坚定“四个自信”的方法论基础。

“四个自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不忘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初心”,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