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达:老北京饮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6)

摘要:这篇报告主要讲的是老北京饮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一达老师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研究北京文化大概有40多年了。说到北京的吃,也就是饮食文化,作为一个北京人,他非常感兴趣也非常地激动,“民以食为天”!所以饮食文化,实际上它也是文明的一个重要的代表。特别对于北京人来说,“吃”尤其在乎,下面我们就跟随刘一达老师的讲解来了解一下老北京饮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老北京几乎是一个边关。我们刚才说过,辽金,包括到明朝的时候,一直跟蒙古人在打仗,在北边这些山都是打下来的。北京很多的地名可以看出来,比如,百望山,百望山最早叫什么呢?叫望儿山,谁望呢?是佘太君望他的儿子,儿子在北方打仗。还有一个村叫西北旺,不能光从那边望,西北还得望一点,西北不行还得往东北望望。最早的村名和地名,东北旺、西北旺、海淀还有六郎庄、挂甲屯等,其实这都是有含义的。刚才说北京是都城,杨家将怎么会打到这呢?或者说佘太君怎么会跑到望儿山(百望山)呢?其实这都是老百姓的传说。

当时的宋朝跟辽金的主战场在哪啊?在雁门关一带,在山西,离北京还远着呢,但是北京它确确实实也是重要的一个边关。为什么要讲这个,就是边关的饮食文化跟一般的地方不一样。

第三,北京在历史上是一个移民城市,北京的人口是由多变少,在由少变多。比如,元朝末年的时候,我查了很多的历史资料,马可·波罗把元大都形容成世界上最美的一座都城,但是明朝徐达率领大军攻到北京城之后,北京城是一片瓦砾、一片火海,几乎把元大都给烧了。所以,当时元大都的人口也就剩几万人了,当时的北京城城圈也不大,皇上走了老百姓也跟着跑了,就等于是一个废城了。在这种情况下,徐达打进北京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移民。

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大量地移民到北京,现在北京郊区的地名,好多都是明朝初年大移民的时候留下来的。我原来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明朝大移民的,包括北京有一句俗话叫解手,解手这个词怎么来的?就是大移民的时候来的,说从山西的大槐树那集合,官军押着这些移民,因为那些移民都不愿意来,所以手都得用绳子捆着。小便就解一个手,大便把两个手都给解开,解手这个词是这么一回事,这是考证过来的,确实如此。

比如,问你的老家是哪里?说是衡水、保定,实际上再往上查,可能你就是安徽、湖北、山东的,都是大移民的时候留下来的。清朝有个大臣纪晓岚,我专门写过他,纪晓岚的老家是江苏的,也是明代大移民的时候过来的。从明代开始,一共有三次大移民,一次就是明初,大概移了四十多万人。那个时候四十万人了不得。第二次大移民是1949年北京解放,叫北平解放,北京由几十万人口一下上到一百多万了。第三次大移民就是改革开放之后,这次大移民我认为可不得了,现在北京公开的数字接近三千万了。

责任编辑:王培培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