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北平的移民和侵略(3)

日本对北平的移民和侵略(3)

日侨配合日本侵略北平的累累罪行

日军占领北平后,在日本政府“奖励移民”政策引导下,大批日本人怀着“一攫千金”的梦想来到北平,配合日本侵华政策,与日本政治、经济、军事势力一起,广泛渗透到北平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层面,在日本侵略北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38年12月,蒋介石在驳斥日本首相近卫所谓“更生中国”“调整国交”时,称“中国的老百姓,一提到日本,就会联想到它的特务机关,和为非作歹的浪人,就会联想到贩鸦片,卖吗啡,造白面,销售海洛因,包赌包娼,私贩军械,接济土匪,豢养流氓,制造汉奸,一切扰我秩序,败我民德,毒化,匪化的阴谋。”北平的日侨对北平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性影响。

日侨是日本殖民统治的重要工具。日军占领北平后,为有效进行殖民统治,在日军操纵下,北平成立由日本“顾问”控制的傀儡政权。1937年9月25日,日本华北方面军特务部制定《关于建立华北政权的方案》,规定“适应时局的发展,及时地向华北建立亲日满为其政纲的政权”,“聘请少数有能力的日本人为顾问”。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控制下,北平的各级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聘请大批日本“顾问”,协助中国方面的行政、司法、军事、警察等业务。这些日本人名为“顾问”,实际充任监督者和“太上皇”,成为北平伪政权的幕后实际统治者。伪政府还聘请了由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推荐的日本技术员、教授、教官、教导员等担任伪政府的职员。如北平“东亚文化促进会”,“会长”“部长”有日人6人,日籍“评议员”59人,中国人则只有39人。“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北平总社,主要职员133名,中国人只有24名,其余109人全是日本人。侨民在各级机构中名为“顾问”,实为“太上皇”,不论大事小情,如得不到“顾问”同意不能做,一切文告无“顾问”签名盖章无效。“顾问”成为北平日侨的一个显著职业特点,他们实际掌控北平各级政权机构,使伪政权的一切处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控制之下,成为日本进行殖民统治的有效工具。

日侨是殖民经济的掠夺者。20世纪初日侨就开始进入北京进行华北经济调查,1918年,满铁在北京设立“华北经济调查所”,重点调查我国华北和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和资源状况,为其侵略做准备。七七事变前,大量日侨明目张胆地在北平走私白银,“每日约可运出现银十万余两”。后来走私几乎遍及所有商品,人造丝、白糖、卷烟纸、火油、颜料、铁丝、自行车零件、种子、药品等等,无货不私,无私不走。日侨的走私行为,直接减少了北平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走私商品以低价倾销,造成不公平竞争,严重扰乱北平商业秩序,是经济侵略的重要步骤。冀东伪政府成立后,日侨在通县加紧殖民掠夺。1936年,日侨在通县开设冀东银行,禁止流通法币,自行印制纸币,通过金融手段垄断经济。北平沦陷后,日侨中诸如财阀、投机商、高利贷者、贩毒浪人、妓院老板等各色人等,以日军武力征服为后台,不遗余力地以各种方式参与对北平的“开发”,成为日本对北平殖民经济掠夺的重要力量。1938年,日本政府批准成立了具有特殊法人地位的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即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垄断经营华北地区的交通、运输、通信、电气、矿产及盐等基本产业和国防产业,企图加速掠夺华北地区的战略资源。日侨控制煤、铁等战略资源,如日本在门头沟地区设立收煤所,“军管理”人白鸟吉乔,垄断价格,低价收购,再以高价卖出,控制民营煤窑经营,使众多小煤窑债台高筑,无法正常生产。日侨还利用武力,直接强占或采用收买、“合办”等方式霸占中国企业。据当时报纸报道:“北平的日侨的一半约二万五千人以上是经商的,开有商店约二千零二十六家,许多中国人的铺子、大买卖被强迫挂上日文招牌,或者完全被日本人无理强占。”1942年燕京大学教授董鲁安(于力)在《人鬼杂居的北平市》一书中记述:“七七以后北平城内敌寇的商店和住户日益加多,敌方的资本家更纷向城中投资,半强占、半购买大房,改建工作场和仓库之类。”日侨还通过建立各行业联合会或协会垄断市场,控制北平经济,据1944年10月的统计,北平日商各行业组合达67家、行业协会21家,统一协调本行业的竞争,维护其殖民利益。日侨大量掠夺北平经济资源和财富,严重扰乱北平市场,摧毁民族工商业,给北平的民族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使北平人民遭受极大的苦难。

日侨是日本奴化教育的文化殖民爪牙。奴化教育是日本侵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妄图以此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在北平,日本安排大量日侨以“顾问”和“教师”身份控制各级教育机关,掌握各项教育行政,“指导”并监视奴化教育的施行。1938年7月,伪北京大学工学院成立,该院讲师以上教员94人,日籍教师就有22人,占23.4%。中学里的日本教官,表面上是教师,实际上和日本的宪兵队、大使馆等有着密切联系,他们负责监视和指导学校行政,可以决定校长、教职员、学生的生命与自由,决定学校的行政事务。如北平女师学院,日本为贯彻奴化教育政策,委派日侨9人充当学院教授,实际掌握学校权力。同时,日本又强制在北平推行日语教育,“从根本上麻醉中国青年,使他们变质,逐渐达到言语和中国文字消灭的目的”。在“推进日语教学”的旗号下,大批“日语教官”以“聘请”名义进入各类学校。他们名义上是“日语教官”,实际上是无所不管的“太上校长”。他们通过日语这个“武器”,“内可培养能指导大陆民族的纯正的日本人,外可教育青少年、教化一般民众生活”,从而达到消泯中国人民民族主义精神的目的。日侨以“顾问”“日籍教员”等身份,深入大中小学校,按照“以华治华”“思想战”的方针,宣扬日本侵略有理,粉饰日军暴行,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图谋借此麻醉广大民众,培养亲日“顺民”,实施文化殖民。

日侨是日本毒化政策的实施者。日本对中国的毒品侵略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伴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扩大,毒品侵略亦不断加强。日侨进入北平,毒品也随之进入北平。1935年冀东伪政府在通县成立后,日本浪人公开在通县郊外开办制毒作坊,以海洛因为主的各种毒品运往华北五省区,牟取暴利。1936年北平市民向公安局匿名举报“日韩浪人足迹现已踏遍平市,所营业无非制造毒品与贩卖海洛因,约占百分之九十九”,可见日侨在平制毒贩毒之严重。1938年,伪政府实行“鸦片专卖”,鸦片合法化,征收各种名目的鸦片税,大量搜刮北平社会财富。侨居北平的日本浪人趁机开设烟毒馆和妓院为业,烟毒售吸遍及全市。据统计,仅1938年一年,北平市就消费鸦片烟4731313两,全市经常吸食鸦片者约10万人,间或吸鸦片者10万人,合计20万人,约占当时北平156万人口的13%,许多人因此而倾家荡产,或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至1939年,北平已成为海洛因、吗啡、角(一种毒品,其毒力较海洛因低)、高根、鸦片等系列毒品的生产中心之一,北平有土店(批发)107家和膏店(零售)231家,到1942年增加到1800家。烟毒泛滥,严重侵害了北平人民身心,麻痹他们的意志,1939年原北平东方饭店韩国经理车阴轩直言不讳地对毒枭金井川、崔松茂说:“大日本帝国的意图是要求我们通力合作,要让所有的北平人都抽上白面儿,使他们的体力慢慢衰退,意志消沉,成为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废物,真正变成坐以待毙的亡国奴。”日本学者江口圭一指出:“近代以来日本以销售毒品为侵略的手段,使中国人的价值系统为之混乱,良心为之麻痹而变成无耻,以供日人之驱策。”贩毒日侨还勾结中国的地痞、流氓、变节官员,以定期供给鸦片为诱饵,为日本侵略者提供大量情报。日侨在北平制毒贩毒,汲取大量财富,损害百姓身心,麻痹中国人意志,并为日本侵略者提供大量的战争情报和巨额经费,是日本侵华的重要“软式战争手段”,与日军的屠杀抢掠、细菌战、化学战、“扫荡”等“硬式战争手段”互为配合,妄图达到永久征服中国的目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