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军:关键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

杨小军:关键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即人民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民性,主要表现在主体、利益、实践等三个方面。

主体,是指人民主体地位,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这个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主观目的问题,其实不然。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个科学的本源性问题。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和事物的规律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则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回答和解决的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如果离开这个根本,哲学社会科学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社会科学不研究社会问题,不回答人在社会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不解决人类社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又怎么可以称之为社会科学呢?所以,为人服务,为人类社会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民性的核心命题。

利益是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什么利益为本的问题。人民的利益,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和实践的根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根本来发展和繁荣。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而小康社会怎么建设,深化改革怎么推进,依法怎么治国理政,从严治党怎么治,等等这些战略性命题,都需要我们哲学社会科研很好的研究和予以回答。其中一个根本标准,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全局利益。从源头上讲,哲学社会科学是为党和国家事业服务,而党和国家事业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所以,判断是非,价值选择,科学思维,都最终要围绕人民利益这个根本。失去这个根本,就谈不上人民性,也完不成哲学社会科学的神圣使命。

实践,是指社会实践,解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源头的问题。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因此,社会实践当然就是人的社会实践,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不是靠书斋里的闭门造车可以成就的,而须紧紧聚焦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实践中研究规律,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和丰富理论。过去,毛泽东讲的从实践中到实践中去,就是这个深刻的道理,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丰富的,也是不断发展创造的。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各种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需求,才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出路和生命所在。所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不远的将来,还要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哲学社会科学要紧紧围绕着这一丰富而伟大的实践开展研究,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