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习近平的理想信念观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种场合谈到坚定理想信念问题。
第一,强调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有个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骨头就硬,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从严管党治党,首先就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第二,对共产党人理想信仰的内涵进行了高度凝练。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在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历史中,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这种信仰,为的就是这个理想。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做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夏明翰的四句诗更鲜明地说明了这一点,那就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第三,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对党内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的信仰缺失进行了梳理。应该充分肯定,当前我们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等等。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第四,从三个维度来强调坚定理想信念。
其一,从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角度来坚定理想信念。他说,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的。但是,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是虚无缥缈的。这些人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原因在于其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
其二,从共产党人的角度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员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提高干部素质,第一任务就是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2013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干部的五好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14年习近平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的时候,对未来的青年教师讲到,做一个好老师,第一条要有理想信念,第二条要有道德情操,第三条要有扎实知识,第四条要有仁爱之心。第一条都强调的是理想信念。
其三,从中华民族的角度来谈理想信念。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要用中国梦这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生出彩的热望,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实现美好生活的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