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松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11)

(四)科学预见

所谓科学预见,就是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所作的有科学根据的论断。人们对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的有根据的预测。它以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为基础,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最终可能成为现实。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预见。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的论述没有过时,那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没有过时。

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理论,指出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预见十月革命后,俄国不是简单地从资本主义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泽东同志的科学预见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证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开创了两条革命道路:一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另外一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特别是他对抗战预测特别精确。

邓小平的科学预见:第一,作出“中国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第二,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规划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

习近平的科学预见。第一,准确地判断了战略机遇期。中国现在还存在不存在战略机遇期?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一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另一方面,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习近平在《建议》的《说明》中也指出,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2012年十八大报告强调的战略机遇期同2002年提出的战略机遇期相比,不变中有变化。不变的是“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变化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新变化,这种变化集中体现为,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

第二,提出来本世纪“新三步走”的理论,规划了本世纪中国的发展蓝图。本世纪的第一步是到2020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全体中国人脱离贫困;第二步到2050年,实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最后,在本世纪之前,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去,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我认为应该有几个具体指标。其一,中国的科技创新应该站在世界的制高点。今天美国人强调的是抢占高端制造业,我们在2020年之前强调的是,抢占的是中高端。我们强调“高”,但也强调“中”,因为我们还没有发展到像美国那样现代化的程度。其二,社会主义制度引领全球的发展。而亚投行、“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引领世界发展的开端。其三,中国的经济总量应该达到全球经济总量的30%以上,人均GDP也应该在25000美元上下。其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湾问题要能够得到完全的解决。

第三,提出来经济新常态的理论。揭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不同于过去的三个特征: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改革创新驱动。对于新常态,我们要认识、适应和引领。

第四,提出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5年来,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问题日趋凸显,表现在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调整明显滞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是一个全新的理论,是一个推进中国结构性进步的理论。

第五,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的提出,有助于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经济全球化再平衡,也是开创了地区新型合作的典型。

习近平同志战略思维,他的核心内涵就是这五个方面:世界眼光、大局意识、人民至上,信念保障、科学预见。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