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上网千万别“端着”

官员上网千万别“端着”

“微信工作法”实现与29万党员群众面对面,新闻发言人开博“自带标签”亲和发言,副省长微博向网友真诚道歉“有话好好说”……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网络平台成了社会生态与公民心态的“放大器”。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超过半数中国人通过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接入互联网。面对这样的现实,愿意上网的官员越来越多,但真正能驾驭网络的仍然十分有限。一些官员在网上一开口,很容易就掉入了祸从口出、惹是生非的“怪圈”。

官员网上发声,如何才能更有底气、更加顺畅、更有实效?

有温度、有风度、有力度的“暖互动”,日益成为官员网上发声的“通行证”,打通了官员与互联网相隔的“最后一公里”。

网言网语 紧接地气

表达亲民有“温度”

早起的人,会在6点左右读到他的博闻播报;晚睡的人,会在他的微博上听到伴着晚安道别的音乐声。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主任陈里的每条微博,都带着特有的“陈氏基因”。如今,他的微博已积累了2500多万“粉丝”,成为深受网友喜爱的官员“大V”之一。

放下身段、紧接地气,恰当使用网民喜闻乐见的“微语言”,积极发声、大方回应,成为官员上网的基本“通行证”。

被博友们称赞“真性情”的原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的微博,简介为“回归自然、恢复野性,谁破坏环境就跟谁玩命”。这副环保卫士的“较劲儿”姿态,赢得诸多网民的好感。谈及“织脖”策略,他认定一条:“不懂就是不懂,学。错了就是错了,改”。铿锵笃定,收获一片叫好声。

网上互动实践中,官员亲和力十足的个人风格,颇受网友欢迎。

原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惠创新发文方式,每一条微博都自带“标签”:“惠说北京”“惠提醒”“惠关注”“惠感言”……亲和、贴近。许多网友评论,“听了很舒心”。

“中奖的朋友们看看,好事(柿)来了”,郑州市供销社主任刘五一,就这样俏皮地利用新媒体推广当地农产品:“时尚与自然的饕餮盛宴,你怎么能错过呢?”他的微博以轻松活泼的口吻、接地气的表达,吸引网民围观,将郑州的农产品推向全国,创造了销量好成绩。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