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类在反思人类生存困境及其根源时,更多地注重哲学观念或思维方式指导上的失误(如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科学技术发展的片面性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等,却忽视了导致人类困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源——人类实践活动自身的问题。文化生产力为解决人类文明的危机与困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途径。这看似一种偶然与巧合,而实则人类文明发展之必然。正如马克思在谈到资本主义产生阶级对抗的同时也创造了解决对抗的条件时曾说的那样:“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新文明的转化不能自然而然实现,而是需要诸多条件作为保障。其基本条件可以归结为物质条件、主体条件、制度条件。一是物质条件。社会物质生产的高度发展是最基本的条件。虽然“物质主义”导致了人类的困境,但我们从不否认物质生产对人类文明的基础和决定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列宁强调“要成为有文化的人,就要有相当发达的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要有相当的物质基础”。二是主体条件。新文明的实现,既是人们通过社会生产自觉干预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内在精神素质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生产和消费都是由人类进行的,人是生产和消费的主体。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自身的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及其结果,也直接影响到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及其结果。精神文化生产的特殊性对于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塑造文明的文化生产主体与文化消费主体,使文化生产力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成为人类新文明转换的主体保障。三是制度条件。对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制度因素的分析,可以避免那种离开生产关系和社会历史条件抽象研究文化生产力的偏颇。对文明转换的考察不能离开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事实已经证明,即使具备了高度发展的物质生产力这一基础条件,人类也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走出自身面临的困境。因此,要实现文明的转化,还需要先进的社会制度作为保障。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先进制度。社会主义通过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为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人类走向新文明开辟了广阔道路。
(作者为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作品《文化生产力与人类文明的跃迁》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