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复杂难题和严峻挑战。自然—人—社会(关系)的链条不断发生缺损,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失衡、紧张甚至冲突。如何走出“物质时代”的困境?人们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寻求途径。
导致“物质时代”困境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走出困境与危机也必然需要多种途径。但经济第一、物质至上、单纯追求经济无限增长的“物质主义”的膨胀,是造成当下人类文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人类要转向的“新文明”,应该是由“物本位”向“人本位”的转换,其具体内容是由满足“物质需求”到满足“精神需求”的转变,是人类文明由“物质时代”向“精神时代”转换。这一转换的内容和要求,决定了作为创造和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现实力量——文化生产力,必然在这次文明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新文明转化的一种直接现实力量。
文化生产力是创造和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能力,是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力量。作为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文化生产力具有物质属性(客观现实性)与精神属性(意识形态性)的双重特征,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它具有一切生产力所具有的客观性,但其本质特征是精神性或意识形态性。文化生产力的根本价值或终极价值,在于创造和生产丰富而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文化生产力是一种通过物质力量来释放和发挥精神力量的一种生产力形态。当然,只有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文化生产才能真正做到生产健康的精神食粮,在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中,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塑造人的灵魂。
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来理解,人类文明的内核应是人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生存状态。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在于人的存在状态优化与人的发展状态提升。人类文明发展的实质,是人类自身如何摆脱初始的野蛮状态走向文明状态,并不断推动文明向更高层次演化的过程。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二分法”出发,可以把人类文明理解为“物质时代”和“精神时代”。“物质时代”就是马克思所讲的“史前时期”,迄今为止人类依然处于“物质时代”。真正的“精神时代”是共产主义社会。尽管这一时代离我们还比较遥远,但人类每前进一步都是向它的迈进。“物质时代”是以物质生产力为主的时代,是一个以物为本的时代,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谋求是压倒一切的活动。“精神时代”则是以追求精神充实、情感体验、自由个性的时代。在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将告别物质的绝对匮乏,摆脱“物质的纠缠”,超越“物的困扰”,人类一切生产活动都将充满人文关怀,人的生存方式将呈现出“生产性”和“生活性”高度结合的特点,将由“生存”转为“优存”,由“谋生”走向“乐生”。真正的“精神时代”就是共产主义,是奠定在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前提和基础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公有、生活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物质生活资料无须以强制劳动为代价获取,人便在一定意义上最终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的人的生存条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