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君:重视大学生专业价值观培养(2)

孟令君:重视大学生专业价值观培养(2)

专业教师和课程是专业价值观形成的引领和载体

专业教师是大学生专业价值观形成的引路人。在大学生专业价值观形成上,专业教师在是否应该引路、引什么样的路、怎样引路三个环节上都是至关重要的。专业教师在大学生专业价值观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对大学生最具影响力的群体。高校要从制度上加强设计,引导和激励专业教师在课堂上下言传身教,通过培训使专业教师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与学生分享自身对人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道路,引领大学生的专业力量、专业信念、专业追求和专业认同。

课程是大学生专业价值观形成的载体。首先,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增加对大学生进行专业价值观引导的课程。一是通识类的课程,如哲学、伦理学方面的课程;二是专业伦理的课程,如科技伦理、学术伦理、护理伦理等;三是实践性的非正式课程,使得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公益组织特别是未来工作岗位的专业实践等活动,增强社会关怀,培养奉献精神和公民意识。

其次,在课程与教学组织和设计中,注重专业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此环节上,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分为若干个层次和水平。价值观是情感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属于高级的教育目标。因此,专业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上以及具体到每一门课程上,在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时,均要把专业价值观的教育作为教学一个重要目标。

总之,要重视并通过多种路径引导和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大学不是要标榜招来了多么聪明的学生,而是应该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要使学生通过专业的历练去体现出个人将来的职业理念,即社会责任感、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

(作者系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