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张广照:辩证思维的研究现状与运用(2)

第二个特点:辩证思维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多数研究者的实践经验并不丰富,未能达到一定研究深度和广度,所说所写的可信性和可用性也较低。思维的科学性、深刻性往往和实践的多样性、曲折性相联系。在丰富多彩、艰难曲折的实践中所遇到的和解决的问题越是复杂特殊,亲历者的思考和总结就越是深刻,由事入理,以小见大,那么,他所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更加真实可信,给人以启发。许多古圣先贤、名人大家,实践丰富、思考深刻,虽可著书立说,但很少有人从学科角度撰写自己是如何研究辩证思维的。而编书、出书、讲课、写文章的人,很多又没有实践经验,就像现在一些关于炒股指南、致富秘籍、中彩经验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大部分是由大学生们从几本书中拼凑出来的。他们写的是别人的故事,并不是自己的体会,所以,他们没有资格来讲这些问题。故事是从书上找来的,而体会是自己的亲力亲为或是对他人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二者有根本区别。清代诗人赵翼在其《论诗·其三》中有云:“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这句诗的意思是矮人看戏时被前面的人挡住了目光,看不到戏台上的表演,所以,对于这部戏的好坏只能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比如,有的讲创新的书籍,一讲到要善于观察,就举出瓦特看到蒸汽顶开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事例;一讲到要深入思考,就举出牛顿因苹果落地引发思考,从而发现万有引力的事例;一讲到要富有想象力,就举出爱因斯坦因设想坐上光速火箭而发现相对论的事例,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故事,即使真的发生过,事实也未必像书中写的这么简单。这些科学家的创新、深入思考的过程,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书中并未深入展现这些内容。

有些学科、事物非常强调实践经验。在当今这个时代,出现了大批的少年作家、少年画家、少年数学家、少年音乐家,但是,就是没有少年哲学家或是青年哲学家。为什么?缺乏实践经验,还不到总结经验的时候。青少年可以有发明创造,但若想要总结创新规律,那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探索、经验积累和深入思考。黑格尔有句名言:“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哲学要在丰富实践和对丰富实践的深刻反思之后才能讲出来。真理往往越是高度概括就越是简单,但要想真正体会它、丰富它、讲解它,就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三个特点:目前的研究对辩证思维的实质理解和强调不够。要用辩证思维,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但不要忘记目的是什么?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世界,发展自己,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是为消极懒惰、无所作为找理由。辩证法的实质是批判的、革命的,离开了这个来学习、谈论辩证思维、辩证法,就会走样、出错。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曾指出:“辩证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国的时髦东西,因为它似乎使现存事物显得光彩。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幽默地引用黑格尔的话:“在我们这个富于思考的和论辩的时代,假如一个人不能对于任何事物,即使是最坏的最无理的事物说出一些好理由,那他还不是一个高明的人。世界上一切腐败的事物之所以腐败,无不有其好理由。”

有的人也讲要以发展的、变化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这样又要那样,或者既不要这样又不要那样,既看缺点又看优点,既看成绩又看问题,不过他们一个“但是”,就能把事物反转过来,好的变成坏的,差的变成好的。人人都有优缺点,难道人和人就相同了吗?人人都有成绩有问题,人和人就没法区别了吗?离开了革命性、批判性,辩证法就成了变戏法和诡辩论。适度没错,但度不能是任意的、主观的。对这种无度之度,马克思批判得最好最深刻:“冒充为绝对物的经常表现的适度,本身变成一种无度的东西——即无度的要求。”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都没有注意和解决这个问题。在此,我要特别强调,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用辩证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前提,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改变世界,推动事物前进。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