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联解体教训的再认识(2)

对苏联解体教训的再认识(2)

二、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后果研究,深刻反思和总结其历史教训,从而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到底。

1.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问题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互动频繁,世界各国多元文化冲突碰撞更加激烈。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不良影响,切实做到一元指导多样,形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样态文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其次,在抵御错误思潮中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一方面要主动自觉、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各种错误思潮,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特别是要有力揭批当前一部分人中泛滥的历史虚无主义,对那些借研究苏联问题来影射中国、指责中国的错误论调要深入批驳,厘清是非,以正视听;另一方面,要时刻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渗透,不断加强反渗透力度,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最后,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能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又能引领和整合各种社会思潮,也能在各种利益矛盾与思想差异中形成社会共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变动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与混乱,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2.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在建构社会价值共识中的统领地位。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教训表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丧失很容易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被颠覆的突破口。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高层推行的所谓“多元化”和 “民主化”,其实质是消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这导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苏联国家的意识形态中被严重削弱直至最终消亡。取消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苏联社会必然被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话语所占领,整个社会出现思想混乱、价值错位、民心涣散。这警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话语权,发挥其在建构社会价值共识中的统领作用。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才能为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问题提供科学正确的指导,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人民主体性。话语的生命力在于人民的认同和传播,因为人民不仅是话语表达和认同的主体,而且是将话语理念付诸实践的主体。一个政党若要得到民众支持,进而实现政治目的,首要的问题是其执政理念能被民众所认可和接纳,而政党执政理念主要是通过话语来呈现的。民众对执政党话语的认同主要是基于自身利益和需求,若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是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民众就会认同其执政理念,反之则会反对这种执政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人民主体性,归根到底是要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只有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的需求,让人民群众能够真真切切享受到自己所创造的劳动成果,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话语才能赢得民心、发挥引领作用。同时,要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很好地传播中国声音,传承中国精神,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推进者,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维护者和传播者。

最后,借助文化“走出去”战略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话语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文化交往的重要载体。中华文化“走出去”本身就是在传播“中国声音”、输送“中国话语”,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要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并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引领和规范多样态文化,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二是应明白话语的争夺和斗争不是概念和词语的争夺,而是理论和意识形态的争夺。构建话语体系的核心不应放在虚构概念上,而应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打通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的研究,从而形成新的话语体系;三是建立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树立自己的评价标准,掌握话语权,让中国话语在世界学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更要使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导话语体系。

3.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典范,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人民敢于自信的坚实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七一讲话中指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不仅包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还包括文化自信。坚持“四个自信”,既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胜利的必胜信念,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敢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担当。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供遵循,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照搬,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从国情和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与此同时,我们又面临着严峻而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世情、国情、党情随时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化险为夷、克敌制胜,完成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作者: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