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宋伟:二十国集团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新核心(3)

二十国集团产生的第二个背景就是,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二十国集团经历第一次比较大的转型,层级也有了显著的提升。2008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次峰会。二十国集团地位、层级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峰会上,发达国家的领导人和新兴经济体的领导人所关注的问题比原来也要广泛得多。过去仅限于财政金融领域,但是在后来的历次峰会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所讨论的问题越来越广泛,包括促进就业、推动全球的创新发展等。创新,就是2016年杭州峰会的一个主要议题。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包括怎样推动科技创新,怎样通过科技创新带动经济的大繁荣,怎样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创新、减少创新的障碍等。同时,领导人们还讨论了民生问题,比如说就业问题,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问题。还包括反腐败的问题,打击恐怖主义的问题等。因为各国领导人的参加,二十国集团就变成了一个多边和双边相结合的高层论坛,不仅有多边会议,各国领导人还会借助这个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双边会议。

在2016年的杭州峰会上,除了多边会晤以外,许多双边会晤也非常引人关注。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会晤(现在美国和土耳其的关系非常引人关注,属于波动的时期),美国领导人和俄罗斯领导人的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韩国总统朴槿惠的会晤等。中韩双方坦率讨论了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就二十国集团本身来讲,因为是领导人层级的峰会,所以就变成了一个战略性的、全面的多边平台,所讨论的问题也越来越广泛。

2008年举办的领导人峰会可以说是对二十国集团机制非常大的提升。而在接下来的多次峰会中,包括在伦敦峰会、匹兹堡峰会、多伦多峰会、首尔峰会、嘎纳峰会上,发达国家的领导人和新兴经济体的领导人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会谈,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共识。

二十国集团的第二次转型大概是在2011年。2011年以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任务可以说是暂时告一段落,各国经济开始复苏,但是同样出现了一些大的问题,而且这些大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比较棘手。在应对危机的时候,二十国集团的行动非常迅速有力,各个国家领导人都意识到必须行动起来。所以,不管是向IMF注入资金,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国家(比如希腊),还是进行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协调(比如说采取刺激经济的政策,避免货币的竞争性贬值,限制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等),行动都是非常有力的,对于缓解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但是在2011年以后,二十国集团机制就面临着新的转型。这个新的转型是与新的问题相适应的。新的问题是指各国的经济在复苏,但是复苏比较乏力,且后劲不足。后劲不足有很多原因。比如说仍然有很多国家在出台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措施。在此次杭州峰会上所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欧盟提出来的要限制中国钢铁产品对欧洲市场的出口。二十国集团峰会本来是要减少贸易壁垒的,但是每个国家的利益不一样,每个经济体的利益也不一样,所以欧盟委员会就提出要继续限制对中国钢铁产品的进口。而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我们已经在努力了。中国国内正在大力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地去产能。我们可以看到,在2011年以后,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还在继续,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之后提出来的目标,就是要增加美国的出口,而且希望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到美国去。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