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十国集团机制必须是“行动队”
在讨论二十国集团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有疑惑,就是二十国集团机制是一个非正式的会议,那么它是不是就没有真正的约束力,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呢?对于这个问题,在2016年的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强调,二十国集团这个机制不能是“清谈馆”,而必须是行动队,必须要发出实实在在的声音,而且要具体地落实。
那么,二十国集团机制到底是一个低效的还是高效的机制?值不值得重视?值不值得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去举办一次杭州峰会?
第一,二十国集团确实是一种非正式的机制,它的非正式性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它弱化了行政化机制,没有常设秘书处(有常设秘书处才是国际组织的标志)。从这个角度来讲,二十国集团也只是一个机制,而不是一个国际组织。
就目前的二十国集团来讲,它没有秘书处,而是设有临时秘书处。在筹备会议的过程中,除了有临时秘书处以外,还有就是协调人会议、部长级会议等这样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协调机制。
很多人关注到,在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大合影里,站在第一排最中间的分别是中国、土耳其和德国这三个国家的领导人。为什么这三个国家的领导人站在中间呢?其实,这也是二十国集团为了提升自己内部的协调效率而设置的一个“三驾马车”的机制。土耳是上一届峰会的主办国,中国是本届峰会的主办国,德国是下一届峰会的主办国。所以,每次峰会都是以这样的“三驾马车”为核心来组织的。当然,东道国要发挥主导作用,也要适当地听取上一届峰会主办国和下一届峰会主办国的意见,并且与其他成员国进行密切的沟通。这“三驾马车”的目的,就是在二十国集团的基础之上,有一个更小范围的核心协调机构来保证其效率。
二十国集团没有常设秘书处,也没有一群人专门为它服务。但是,二十国集团在自己的机制化建设上,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机制体系,不仅在技术层面,也包括政治层面,“三驾马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层面的机制,弥补了行政化机制弱化所带来的不足。
行政化机制当然很重要。比如联合国,就有着庞大的行政机关。但是,行政化机制也是有利有弊的。当有了秘书处和其他行政机构以后,这些机制就会诞生出自己的利益,可能会有自己的偏向。比如说欧盟委员会,从欧盟委员会自身的角度来说,它肯定希望欧洲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因为对于欧盟委员会来讲,它是与欧洲一体化的加强成正比。但是,随着难民危机的出现,英国脱欧的发生,是否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员的自由流动?虽然人员流动会带来活力,但也会带来社会风险,而欧盟委员会作为一个官僚机构,肯定会站在自己机构本身的利益上来考虑。对于二十国集团这样一个全球治理的核心机构来讲,假如将来它也有自己独立的秘书处,也有一批人专门为它服务,这么发展下去也是有利有弊的。它可能会变得更有效率,可能会更专业,也可能会变得更官僚,甚至它的立场不再是完全客观和中立的。但是,现有的技术性、功能性的机制较好地弥补了行政机制不足的缺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