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

李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

加大健康投入,提升全民身体素质

健康无论对国家来说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最大的资本,人民身体健康是事关个人生活幸福和国家繁荣昌盛的一切事业的重要前提。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正在抓紧制定健康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2016年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又陆续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等,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这一切行动既是对未来一个时期更好地维护国民健康的制度性安排,也凸显了党和政府对保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人口健康水平的综合指标,其它辅助性指标还有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21世纪以来,中国的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年的51.3/10万下降到2011年的26.1/10万、2015年的20.1/10万,同期婴儿死亡率从29.2‰下降到12.1‰和8.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34.9‰下降到15.6‰和11‰。2010年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岁,比2000年的71.4岁提高了3.4岁,增速明显快于前20年。2015年达到76.34岁。[18]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远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全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于2007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也于2014年提前1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促进全球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从国内看,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是东部的2.6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东部的3.1倍。从国外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2013年,孕产妇死亡率法国是9/10万、英国是8/10万、日本是6/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世界发达地区平均水平为6‰,其中日本是3‰、韩国是4‰、美国是7‰。[19]2012年美国彭博通讯社发表了以幼儿平均寿命、成年人吸烟率等健康相关指数为基础的“世界最健康的国家”排行榜,结果显示,中国在列入排名的145个国家中排在第55位,而与我国邻近的新加坡排在第1位,日本第5位,韩国第29位。[20]

总体上看,中国的国民健康水平还极不平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尚不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与发达经济体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这方面人民群众的诉求也很强烈,党和政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中专门就“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从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健康保障、出生缺陷防治、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智慧治疗、全民健身、食药安全八个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2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悉数出席,反映出中央高层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22]

我认为,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方面,除了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外,尤其要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大目前对国民健康威胁最大的慢性病的防治力度。2011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已成为中国的头号健康威胁,占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80%,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到68.6%。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慢性病不仅将会加剧预期的劳动力短缺,还会危及人力资本的质量,进而增加未来中国出现经济减速的几率,并对社会构成严重的挑战。报告指出,中国人当前的健康寿命(即没有疾病和残疾困扰的健康年数)仅为66岁,比二十国集团一些主要成员国少10岁;慢性病死亡率高于二十国集团的其他主要成员国:中风死亡率比日本、美国和法国高4到6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死亡率约为日本的30倍。[23]我们国内的监测也印证了这一点。卫计委披露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与2002年相比,2012年中国居民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癌症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18岁以上成人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总体上看,中国似乎快速迎来与发达国家极为类似的健康威胁,而其解决起来的难度要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遏制慢性病的蔓延趋势,政府可以大有作为。一是对国民进行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教育和引导,持续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倡导绿色出行,增强体育锻炼,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二是要强化营养干预,矫正国民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提高健康意识,禁烟、节酒、控盐,推进膳食平衡;三是要切实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搞好食品、药品安全,强化制度约束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如此等等。总之,正像前述世行报告指出的那样,未来10年对于中国防控慢性病流行是一个关键时期。只要根据国情采取国际上证明有效的良好做法,中国大部分的慢性病负担都是可以避免或控制的。如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十分可观的,据世界银行测算,在未来30年(2010-2040年)内,如果中国每年能将心血管病死亡率降低1%,所产生的总体经济效益就相当于2010年中国实际GDP的68%,超过10.7万亿美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不断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今后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他并提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这些都是非常先进的健康理念。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卫生部门以外,环保、体育、食品安全、公共安全、民政养老等部门也全都“守土有责”。建议政府设立一个机构加以统筹协调,此外也可以考虑将上百万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加以培训充实到这项事业的队伍中来。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24]“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要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能只是担心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是要更多地着眼于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跟进上来。正像习总书记所讲的:“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25]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