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榜样的力量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用榜样的力量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摘要:大岭村有原始的古村落风貌和丰富的山林资源,拥有独特的发展资源。是否能将大岭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特色村镇?鲁娟找准切入点,带领村干部与其他队员一起详细制定了大岭村扶贫工作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涉及民生公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组织建设等五方面。

因地制宜开拓致富路

上榜人物:石建新,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驻通山县洪港镇杨林村工作队队长。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石建新带领工作队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科学绘制出一张脱贫蓝图。小龙虾养殖、瓜蒌基地、旅游开发、贫困村民就地安置就业、争取农发行贷款支持……如今,一项项脱贫设想正在变成现实。

根据杨林村荒山、抛荒田、冷浸田资源较多的实际,工作队调整帮扶思路,重点扶持发展带动力强的致富产业,以产业拓展群众致富渠道,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经过探索,石建新带领的杨林村精准扶贫工作队目标越来越清晰: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安装路灯200盏;建一个党员群众活动中心400平方米,活动广场1000平方米;修建通组水泥路,使入户水泥路覆盖率达95%以上;完善安全饮水工程,农户安全饮水率达100%。发展扶贫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大户带动方式发展瓜蒌500亩,精养小龙虾300亩,用材林1000亩,油茶基地200亩,西坑口旅游观光带1000亩,养殖大户6户,实现村级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全村人平纯收入7150元。

精细管理确保扶贫实效

上榜人物:梅兴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分局副局长,驻嘉鱼县陆溪镇虎山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针对虎山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的实际,梅兴旺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起,初步拟定在工业、农业基地开发和农副产品网络经营三大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产业开发扶持,力争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实现全面小康”的阶梯式脱贫致富路子。

利用“二次流转”模式,工作队通过招商引资在月塘毛阁龙发展油茶基地,以虎山基地为基础,成立陆溪镇油茶种植协会。村集体可每年增加收入14万元,农户土地租金每年增加收入40万元,同时带动32户贫困户110人在基地务工,通过劳务收入实现脱贫。

将“精益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导入精准扶贫。对贫困户施策后产业进行动态信息精细管理,运用pdca即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循环方式,实施贫困户信息动态管理。编制了贫困户信息动态小册子,每月由帮扶责任人或工作队员上门入户测算统计,根据预算收入、产业情况,协商确定下一步增收措施。每月调度、均衡入账,确保精准扶贫实效。

默默奉献不言悔上榜人物:张文会,市委农办财经科副科长,市精准扶贫指挥部办公室成员。

作为市精准扶贫指挥部办公室的一员生力军,张文会强化精准扶贫业务理论知识学习,熟练掌握一门技能。今年的全市精准扶贫业务知识培训班中,他向各县市区各级扶贫干部和市县驻村工作队员专门讲解了精准扶贫的最新政策,听讲干部达2000多人次。

在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的近一年时间里,张文会时时想着要在制度设计、工作方法等方面求新求变。如考虑到贫困户信息不对称、脱贫指标难以量化等现实问题,他建议开发建设精准扶贫全面小康云平台,实现市、县、乡、村、户五级数据信息的统一,可以让政令更为畅通,可以让贫困对象、基层帮扶者、驻村工作队通过该平台发声,反映诉求,提出建议。这一平台为全省首创。目前,该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截止8月12日已收到诉求和报告38条,成功回复30条。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张文会还积极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截至目前,他共参与基层各项调研15次,撰写调研报告12篇,其中8篇被省、市采用。

访贫问苦解民忧

上榜人物:陈世东,市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三科副科长,驻通城县关刀镇棋盘村开展精准扶贫。

至今,陈世东已先后4次入户走访,记录精准扶贫工作日记4本,撰写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扶贫纪实、汇报材料等文章30余篇、两万余字,比较全面地摸清了棋盘村的基本情况。

棋盘村适合种植红薯、马铃薯、金刚藤中药材,镇里也有鼓励政策,但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影响了种植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陈世东与扶贫工作队其他同志一起合计,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联系相关产业合作社和公司,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打造棋盘村绿色食品产业。同时,他主动与该村绿康苗木合作社联系,准备在棋盘村建设苗木基地,目前正积极落实基地建设资金。他鼓励村民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开展油茶种植及一定规模牛、羊养殖业。目前,已投入资金10万元,建起了300多亩油茶种植基地。

陈世东还和扶贫工作队、村委会干部一起,徒步考察了村里的旅游资源,计划依托碧龙潭、红星峡等旅游景点开展漂流活动,通过保护开发古民居、古树、古桥和青山绿水等资源,整合完成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使棋盘村未来产业发展朝旅游业推进。

为了山里孩子的明天上榜人物:彭洪,团市委干部,驻通山县黄沙铺镇新屋村开展精准扶贫。

今年1月,团省委、省青联组织全省首届“青社班”成员赴通山与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彭洪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去孩子们的家中,与孩子们一对一的交谈,记录下孩子们的微心愿。短短半个月时间,他的摩托里程表上增加了1000公里。

新屋村德勤希望小学,全校151名在校学生,很多是留守学生,通过电脑与父母见面成了孩子们共同的心愿。彭洪收集孩子们的照片、录音等素材,并制作成微信,在网上扩散,很快得到了一大批社会爱心组织及人士的关注,在短时间内募集到8台电脑、4台热水器等物资,为孩子们建起了学生浴室和视频聊天室。

如何呼吁更多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彭洪筹划拍一部微电影。在他的奔波努力下,一部市场价格4万元的微电影,成本被压缩到1万元。在拍摄现场,孩子们第一次见到无人机,第一次看见自己上镜的画面,他们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愿望更加强烈。

心系扶贫争支持上榜人物:杨红军,市商务局副调研员、市精准扶贫驻赤壁市余家桥乡余家桥村工作队队长、余家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杨红军团结带领咸宁供电公司、中行咸宁分行的2名驻村工作队员,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如今,村里建起了竹仙酒基地、稻虾连作基地、杨梅栽培基地、光伏发电基地4个,解决了村水库维修和基础公路建设扶贫资金60万元,修建村组公路5公里,新装村组路灯28处,解决贫困户救助资金3万余元。

为做到精准扶贫,杨红军与村党支部对79户贫困户,按照家庭人口、贫困程度、资源及劳力、个人意愿等,做到因人施策。

建立了以产业扶贫为主线、以对口帮扶为重点的脱贫扶贫机制。紧扣“三水一茶”四大产业谋划产业发展,推广稻虾连作,发展龙虾养殖1000亩;扩大湘莲种植,种植湘莲500亩;推广优质茶叶,种植茶叶1000亩;发展水果种植,栽种杨梅1000亩;引进竹仙酒项目,为农户山上的楠竹找出路。多途径、多渠道,着力实施“一对一”帮扶脱贫。他组织帮扶单位党员干部、村两委干部、外出经商务工党员等对全村79户贫困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