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人类精神宇宙的壮丽日出(2)

献给人类精神宇宙的壮丽日出(2)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特稿

摘要:那场80年前胜利的远征,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心理支撑点,凝聚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人类一切美好光辉的品质,都可以从长征精神中找到”。

理想信念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

——“叫花子和龙王比宝”,“叫花子”赢了

这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一方集中了整个国家的优势资源,兵强马剽;一方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百人仅仅40支枪。敌我力量之比,曾高达40:3。毛泽东将之喻为“叫花子和龙王比宝”。然而,“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在红军这支由革命理想与信念武装的钢铁队伍面前,压力越强,意志越坚;挫折越大,越挫越勇。

很难从世界军事史中找出一支比红军还要年轻的军队:9位元帅长征时平均年龄36.5岁,8位大将为31.7岁,48位上将为25.9岁。战斗员平均不到20岁,14~18岁的占40%。最小的“红小鬼”7岁。常常能见到十几岁就少一只胳膊的小战士,他们依旧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很难还原红军长征路线图,那完全是“一团乱麻”:白天,数万人的队伍在山峦的巨大褶皱中缓慢蠕动;夜晚,高擎的火炬点燃了中国大地上最明亮的行军。“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等人运用长期斗争总结出的十六字诀,穿插、迂回、分割、包围,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国民党军队饱受其苦,蒋介石说红军“任意窜渡大河巨川”。只是这“任意”背后,有着非比寻常的代价。1935年5月,红军兵临大渡河。蒋介石急调10万大军,准备将“赤匪”一举围歼在石达开覆灭之地。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接到命令:一天之内必须暴走240里,夺取泸定桥。那一夜暴雨瓢泼,伸手不见五指。红军在崖壁凿出的崎岖小道上急行军,一脚踏空就会跌得粉身碎骨。党员被分散到战士们中间,用绳子把体力不支的战士绑在自己身上,同生共死。饿了就边跑边让战士们喝一口雨水,再嚼一口生大米。泸定桥上光溜溜的十三根铁索摇摇晃晃。铁索下是万丈深渊。敌人叫嚣:“有种你们飞过来!”22位红军勇士硬是冒着弹雨,一手握枪,一手抓索,毫无畏惧地向对岸靠近。

很难找到比红军还要巨大的牺牲:湘江一战,中央红军8.6万人锐减至3万人;10922人的第八军团,战斗人员仅剩600余人,“炊事员挑着饭担子看到香喷喷的米饭没人吃,边走边哭”。赣州水口一战,双方肉搏,河水因注入太多的鲜血而流动迟缓。红六军团甘溪羊东坳一战,400位农民花了整整一天,才将红军遗体全部掩埋。

还有更大的牺牲:1934—1937年,苏区被国民党杀害的红军家属达80万人。徐海东家族被杀66人。贺龙一家被杀100多人。

最令人悲伤的是女红军的生产。在严寒的行军途中,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第四个孩子艰难降生了,这个可怜的女婴还来不及喝上一口母乳,就被迫送给深山孤零零的一位瞎眼老婆婆。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的妻子分娩时,疼得打滚,敌人的枪声越来越近。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下令:“生孩子需要多长时间,就给我顶多长时间!”战士们就在几百米远的地方殊死阻击两个小时后,孩子出生了。有官兵埋怨说,为了一个孩子让一个团打阻击,不值得。董振堂火了,他说:“我们今天革命打仗,不就是为了他们的明天吗?”两年后,这位军团长壮烈牺牲,国民党将领马步芳割下他的头颅,挂在城门上。这让人想起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的话——人类最震撼的秉性,就在于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

红军强渡乌江后,逃回来的黔军都说,红军个个身穿盔甲,骑着“水马”,行走江上如履平地。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契诃夫说,“当喉咙发干时,会有连大海也可以一饮而尽的气概”。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