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理直气壮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3)

习近平:理直气壮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3)

摘要:中国维护网络主权的行动是正义之道、共赢之道,应理直气壮、旗帜鲜明,敢于发声,敢于亮剑,为人类构建更加美好的网络空间。

图为:2014年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中重点阐述建立多边、民主、透明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三、维护网络安全

没有网络主权就没有网络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世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是网络恐怖主义、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窃密的受害国,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习近平指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加强对话交流,有效管控分歧,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网络空间国际反恐公约,健全打击网络犯罪司法协助机制,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

要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就依法开展网络空间治理。近年来我国网络用户激增,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国家越来越重视网络法治问题。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他强调:“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能力,加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开发应用,实现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加强网络管理,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网络窃密、散布违法有害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要加快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虽然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保障取得很大成绩,但核心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基础设施受控于人,已经成为我国网络安全的软肋。大力发展核心技术,使用自主可控的技术和产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是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根本之道。习近平指出:“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信息基础设施是保障网络主权的物质基础,要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推动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习近平指出:“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

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网络安全。在网络治理与发展上,个别国家采取双重标准,指责干预他国自主选择的网络发展道路,甚至实施网络监听,发动网络攻击,策动“颜色革命”,支持、纵容危害他国政权安全、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严重伤害国际主权原则。中国主张,在网络信息领域没有双重标准,各国都有权维护自己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不应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更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各国应该共同努力,防范和反对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恐怖、淫秽、贩毒、洗钱、赌博等犯罪活动。不论是商业窃密,还是对政府网络发起黑客攻击,都应该根据相关法律和国际公约予以坚决打击。维护网络安全不应有双重标准,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只有尊重网络主权,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反对一切网络违法行为,才能切实维护网络空间的和平安全。

尊重网络主权,是中国的一贯主张;践行网络主权原则,是中国对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维护网络主权的行动是正义之道、共赢之道,应理直气壮、旗帜鲜明,敢于发声,敢于亮剑,为人类构建更加美好的网络空间。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