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精神的种子埋入时间(2)

将精神的种子埋入时间(2)

——写在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

摘要:二万五千里,时时关生死;七百多个昼夜,处处见英雄。信仰的力量,让一支“落魄”的军队变得“富有”,让一条险境环生的道路普照曙光。

信仰的力量,让一支“落魄”的军队变得“富有”,让一条险境环生的道路普照曙光

缺食少穿、缺医少药、没有足够的枪弹和重武器,连最基本的供给都没有,人数也锐减……在外人看来,长征中的红军,大概是世界上最落魄的部队。然而,深入红军访问的埃德加·斯诺却从毛泽东住的简陋窑洞、周恩来睡的粗糙土炕、彭德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中,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力量——

“信仰”。

陈树湘,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在湘江一战中,他带领队伍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鏖战4天4夜,直到中央红军主力突围渡过湘江。腹部中弹的他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后被俘,在被敌人抬着请赏的路上,亲手掏腹断肠,英勇就义。

郑金煜,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宣传队干事。作为过草地的先头部队的一员,他经历了饥饿、寒冷、急行军、滂沱的暴雨和水没至膝的沼泽,最终因为虚弱和高烧而牺牲。临终前身上唯一干燥的物件,是他为全团贴身保存的几根火柴。

二万五千里,时时关生死;七百多个昼夜,处处见英雄。信仰的力量,让一支“落魄”的军队变得“富有”,让一条险境环生的道路普照曙光。

有信仰,才有砸烂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意志与信念。转战大半个中国的中国工农红军以其无私无畏,一扫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百年来腐朽、守旧、毫无精气神的衰败气象,在历史上第一次让亿万劳苦大众懂得了:压迫的锁链终将被斩断,而命运的利刃就在自己手中。

有信仰,才有舍生忘死、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十多万红军指战员血洒征途,前赴后继,最终成为一股势不可当的铁流。

有信仰,才有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无数次的千钧一发、一路上的百战艰难,都靠着必胜的决心和团结一致的精神一路闯将过来。

大河奔流,逝者如斯。今天,陈树湘牺牲的地方,郑金煜长眠的土地,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远征。决胜全面小康,没有枪林弹雨,但仍需披荆斩棘;实现民族复兴,不见战火纷纷,但仍需破路开山;完成这场新长征,仍需有血液中的火、精神上的钙,仍需“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于是,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反对“四风”,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等各项建设,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力求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实践不断重申着长征用血与火写下的启示:“不忘初心”,方能“继续前进”。

没有文化的军队会打败仗,没有文化视野的长征史不是完整的长征史

1935年年底,中央红军离开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继续西行。依依惜别时,红军送给侗族同胞马匹和枪支作为礼物,他们都不要,只留下了红军的一部留声机。

长征经历了十几个少数民族聚居或杂居区,即便民俗不同、宗教各异,但文化工作却总能使情感流动、让精神相通。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没有文化的军队会打败仗,没有文化视野的长征史不是完整的长征史。

长征前,文化工作是指明方向,鼓舞士气的精神食粮。

在行前动员中,红军宣传队员广泛运用写传单、发布告、做宣讲、办壁报、编歌谣、出画报、演舞台剧等形式鼓舞发动群众。一条条标语,就像一盏盏明灯,把革命的思想传播到了百姓中间,在军民之间形成了坚固的情感纽带。而像《打倒军阀王家烈》《夫妻参军》《一双草鞋》等舞台剧,则大大地鼓舞了群众参军的热情,一场演出后上百人报名参军的情况屡见不鲜。

远征中,文化工作是提振士气的号角,是射向敌人的子弹。

《红星报》是世界上罕见的在危途中出版的报纸,一直陪伴中央红军长征的始终,不断向广大指战员宣传中央的战略方针、战术方法以及作战意图。而歌谣、口号、标语则以更密集也是更灵活的方式发挥着文艺宣传功能。老红军徐光友曾回忆说:遇到骑兵时,我们就编首《打骑兵歌》,开展瓦解白军工作时,就唱《瓦解敌军歌》,“我们唱起这支歌,头一遍敌人还打枪,我们唱第二遍时,敌人枪声渐渐稀落了,等我们再唱第三遍第四遍时,敌人一枪也不发了。”

世界上最艰苦的征途,却产生了最高效的文化工作、达成了最直指人心的文艺效果、无形中孕育了一个党和一支军队的文化方针,这本身就是长征奇迹中的一部分。著名作家丁玲在《红军长征记》前言中禁不住感慨:“红军是一支能文能武的军队。”

“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长征,同样是文化意义上的长征,它是我军强军文化的一次“加钢淬火”,是对党的思想文化战线的一次磨砺升华,是人民政党和人民军队优良传统、过硬作风的集中展现,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彰显出了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长久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八十年,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回望长征。长征精神,一直在动态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历史进程;长征文化,持续不断地塑造着现代中国的思想史与文化史。这个在任何角度都能写入二十世纪人类史的大事件,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连成一脉,最终成为响彻历史的宣言,完成了跨越时空的播种,并由此——

在复兴之路上,让一个民族永远保持着前行的姿态。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