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何以伟大

长征何以伟大

摘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长征的胜利,正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始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始终高举团结的旗帜,正确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得红军内部官兵之间、军民之间、各路红军之间以及红军同少数民族之间,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才最终克服重重困难,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光耀千秋的伟大胜利。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英雄史诗,锻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钢铁脊梁,铸就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丰碑,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责任担当,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政治谜题。探究红军长征中的苦难与辉煌,追溯红军将士的光辉足迹,这部浸润着艰苦、悲壮、惨烈、英勇、坚韧的东方奇迹,引发我们对这场彪炳史册伟业的深刻思考:长征何以伟大?

一、伟大信仰,迸发磅礴力量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信仰,伟大的信仰迸发磅礴的力量。红军长征时期,军级干部平均年龄大约为二十八九岁,师团干部平均为25岁,与国民党中央军中普遍受过正规西式军事教育的军官队伍不同,红军将领中,除了刘伯承、林彪、左权等少数一批人拥有正规军事教育的背景外,多数红军指挥员包括毛泽东本人,几乎都是从战争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中央红军在长征出发时,有超过一半的红军士兵赤手空拳,相当多的士兵都是在危急关头“扩红”中招来的新兵,有些战士甚至未来得及进行起码的军事训练。一批年轻得不能再年轻的将领,一支装备和训练水平低到不能再低的队伍,他们靠什么来战胜数量庞大、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是坚如磐石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对正义必胜、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是对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忠贞不渝和坚信人民必然解放、民族必须复兴的国家理想。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绝望中不忘初心,在迷茫中怀揣理想,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中浴血拼杀,在雪山草地、凄风苦雨中艰难跋涉,在草根果腹、皮带充饥中绝处求生,支撑他们永远前行的内在动力,就是为劳苦大众而解放的革命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长征精神昭示我们: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和巨大灾难,但是,中华民族从来都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坚贞的革命理想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战胜强敌与困难的源泉和力量。

二、伟大转移,开启胜利序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红军长征初期,“左”倾路线领导人犯逃跑主义错误,要求随军携带大量笨重器材,使部队行动迟缓,大大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湘江战役的惨败,使广大红军将领认识到,中国革命靠照搬苏联经验、共产国际经验,或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是行不通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管用。因而,党和红军在痛定思痛中选择了经历过战火考验的毛泽东。湘江战役后,蒋介石已察觉红军的前进方向是要到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立刻调集重兵,准备将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在此危急关头,中央接受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发。这是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红军长征的战略转移,是冲破“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转移,是保存和播撒中国革命火种的战略转移,是锻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战略转移。伟大的战略转移,延续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保留了中国革命的有生力量,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火

三、伟大牺牲,铸就苦难辉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红军长征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苦难与辉煌。长征路上残酷的战斗、惨烈的牺牲以及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雪山、草地,是记录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千古传唱。长征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杀出的一条绝处逢生的血路,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灵魂铺就的一条辉煌之路。一寸山河一寸血。1934年10月,长征出发时各主力部队约合30万人,但1936年10月三军会师时仅剩下约2.5万人,抵达终点的人数为出发人数的1/12。红一方面军从瑞金、于都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4名战士牺牲。湘江之战,烈士的鲜血洒满湘江,当地老百姓“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长征途中最悲壮最惨烈的要数过草地,红一方面军1936年6月过草地前有2万人,过草地后剩下1.3万人,死亡6000多人;红二方面军1936年7月过草地前有1.6万人,走出草地时为1.2万人,死亡3000多人;红四方面军损失最为严重,三次过草地共计死亡2.8万余人。但即使身处这样的境地,许多红军指战员和战士仍然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面对死亡的威胁毫无畏惧、毫不退缩,他们在长征的考验和洗礼中,升华了自己的生命。“这种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中国革命赖以成功的基础,中国将从这些奋斗牺牲的传奇故事中汲取无尽的力量。”红军长征的胜利昭示我们:山河浸染长征血,岁月不忘长征魂。长征血与火的考验,是成就民族复兴的荣耀与辉煌。

四、伟大团结,凝聚钢铁意志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长征的胜利,正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始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始终高举团结的旗帜,正确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得红军内部官兵之间、军民之间、各路红军之间以及红军同少数民族之间,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才最终克服重重困难,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光耀千秋的伟大胜利。反对分裂,实现党内团结,保证和实现党指挥枪,是红军长征胜利之魂。红军长征初期,关于党的领导、党和军队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1935年6月,懋功会师后,当张国焘得知红一方面军只有不足3万人时,便依仗自己人多枪多开始向中央伸手要权,并不断制造分裂。1935年10月,张国焘在卓木碉公然宣布另立中央,自任“临时中央主席”,宣布“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应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面对张国焘的分裂举动,党中央经过不懈斗争,终于迫使其取消所成立的“中央”,继续北上,重新实现了党内和红军内部的团结。长征途中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和团结,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极大地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1935年5月,红军先遣队进入大凉山彝族地区,红军总参谋长兼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同彝族果基部落首领果基约旦(小叶丹)歃血为盟,实现了民族团结,使红军顺利通过这一地区,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等赢得了时间,粉碎了国民党对红军的围追堵截。这些发生在长征路上的真实故事,印证了只有党内团结、军民团结才是取得胜利的核心和根本。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