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原创基础研究时代到来了吗(3)

中国的原创基础研究时代到来了吗(3)

不必着急,每个人把自己的事做好

杨振宁:

才做了几十年的事情不必着急出成果

中国现在有点着急,好像觉得不会做原创基础研究。中国的原创基础研究的确是少了一点,为什么呢?我想原因是这样的,其实最重要的研究工作跟不重要的研究工作中间的差别不是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差别是在你知道什么问题是重要的,就拼命去研究。1926年,奥本海默的第一篇量子力学的文章现在看来有点乱七八糟的,可重要的是,他知道那个问题是当时最重要的问题,所以他围绕那个问题来研究,他并没有看清楚怎么样,可是被他碰对了,引起了20世纪物理学的大轰动。总而言之,要想有最重要的原创基础研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你知道什么问题是当时最重要的。怎么能知道当时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一个国家里有很深厚的这个领域的学术成果,自然就会比较知道哪个问题是重要的,它的年轻人就比较容易在这里做出最重要的原创工作。所以我的结论是,中国近代科学实践比较短,人家做了几百年,你才做了几十年,所以不必着急。

饶毅:

建立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科学文化

经济发展之后,发展科学的过程中还要建立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科学文化。如果不改变我们一些传统文化,中国大部分科学家不敢批评、不追求特立独行、不敢标新立异,那么就难以想独特的问题,而只是跟在外国人后面卖苦力,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科学可能在总体上永远不能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所以,有钱可以推动科学,但不一定能解决文化缺陷造成的根本问题。

韩启德:

政策不断改进,学者要尽到责任

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科学的土壤还不很肥沃,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我们有些学术骨干,他们在实验台和办公桌边的时间还太少,用大家调侃的话说,他们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飞机上。学术会议作完报告就走,或者开会的时候他们也成了“低头族”,承担的项目有点多,资金太集中,不仅妨碍了学术的进步,也妨碍了年轻人的更快成长。这些问题的造成自然有我们体制机制上的原因,比如说项目计划制度的问题,不恰当的学术评估、激励和竞争机制,但是学者个人同时也应该承担道德责任,以及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善学术环境的责任。原创基础研究的中国时代到了吗?我本人是乐观的,但也非常同意杨振宁教授的话,不要着急。希望我们国家在宏观政策上能够不断改进,尤其大家提出的人才计划。当然,计划不是全部,实际上从宏观来看,也不能全盘否定,同时,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政府要做的是对科技继续大力支持。而对科学工作者而言,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王庆环整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