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中小文创企业生存空间渐阔

东城:中小文创企业生存空间渐阔

摘要:截至目前,东城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0个,汇集了各类剧场54家,占全市艺术剧场总数的40%。在东二环集聚的大麦网、中演票务通、春秋永乐三大票务营销公司,已占据北京90%的市场份额。“十二五”期间,东城区打造了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北京青年戏剧节、中国儿童戏剧节等活动品牌,逐步形成了“看戏剧,到东城”的“戏剧东城”品牌效应。

从日前举办的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文博会”)上,北京商报记者拿到了一组颇为抢眼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东城区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单位数779家,从业人员达到8.6万人,较2011年增长6.4%;另外,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合计1839亿元,较2011年累计增长49.7%。短短四年,东城区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中小文创企业。中小型文创企业占到了整个行业中的绝大部分,但由于文创产业的特点,一直以来它们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许多企业仅是昙花一现。让人惊喜的是,政企共同发力,一个愈发适合中小文创企业成长的产业生态正在东城成型。

生存发展渐入佳境

文创产业是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支点之一,文创企业特别是中小文创企业的生存状态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的文化资源优势明显,戏剧资源得天独厚。北京央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制作人王可然表示,近几年,东城区对于戏剧企业的关注越来越多,自己的企业也收拿到了政府的相关补贴。央华时代是专注做戏剧的企业,创业已经九年,一直制作高质量的话剧,近几年来,每年都会推出一部年度大戏。王可然认为,这样的戏剧需要达到较高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才能达到年度大戏的标准,另外做年度大戏,还需要有能力将作品中的重要思想推广到大众的生活中,推广的广度是必不可少的。今年央华时代主推的年度大戏是以色列戏剧《乡村》。虽然因为语言等问题,把《乡村》引进到国内有一定难度,但王可然认为,不能让国际上优秀的戏剧与国内观众失之交臂。几天后,《乡村》将在保利剧院和北京的观众见面。

王可然表示,自己选择戏剧这一行创业,的确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对戏剧执着的热爱,让他挺了过来。眼下,王可然的公司已步入了正轨,投入与产出基本持平。他说,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去领略戏剧的风采,这也是支撑他走下来的动力。

作为中小文创企业中的显著代表,动漫企业近年来也跃跃欲试,虽然很多相关的企业也慢慢地进入到其中,但是也有很多的企业被“踢出局”。小微企业居多是动漫行业的常态,这些企业多以工作室为主,三五个人成立工作室,便可以开始创业。朱宇辰便是众多创业者中的一个,当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学习动漫的他便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与其他动漫工作室不同的是,由于起步给自己定的目标便是做原创动漫,所以,当时他创立的892动画工作室,并没有经历一个动画加工或者低端动画创作的过程,而是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工作中,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索。一个偶然的机会,《爱情公寓》的制作团队找到了朱宇辰,希望与他们合作进行一些项目的制作,于是工作室也有机会接触到了爱奇艺等一线的宣传发行平台,使朱宇辰的商业化道路走得更加的平顺。

得到东城区相关部门的帮助,朱宇辰今年刚刚成立了北京重力聿画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但是创业的过程仍是比较艰辛的:创业初期设备、场地什么都没有。在东城区的支持下,慢慢地,他对于公司管理有了清楚的概念,公司运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创新生态渐成型

此次文博会可以说是东城区文创企业的一个缩影,从各个方面展示了东城区文创企业的活力。本次文博会,东城区展区以“文创活力”为主线,以“激发文化创意活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为主题,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组织主展场展览展示、分会场活动、场外推介签约、线上会场等,突出传统与创新融合、强化互动体验,充分展示东城区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并多渠道宣传,实现“场内”与“场外”结合,“线上”与“线下”呼应。

经过长久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东城区最具成长潜力的支柱产业,呈现出集聚、融合、联动、创新的发展趋势,并在文化艺术、文化旅游、艺术品交易和全媒体出版四个领域处于全市领先地位,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此前,由优客工场、标准排名主办的“全球INS大会2016中国众创空间行业峰会”在北京举行。标准排名、优客工场联合在会上发布了研究院等多家国内权威机构提供大数据支持的《2016中国创新创业报告》(以下简称《双创报告》)。《双创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已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共4875家,成为全球孵化器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有1258家国家级“双创”平台,包括51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和743家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以及产业园区。而在中国众创空间2016年度前20强里,来自东城园的科技寺排名第十一,而梦想加则排名第六。东城园管委会也在由梦想加提供服务的“77文创园【雍和宫】”里办公,和一众创业者一道,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体会着分享经济带来的改变和便捷。

东城园里的文创企业远不止梦想加或是科技寺,众多资本热追的引领性行业都在东城园中发展壮大。比如处在体育大风口中的KEEP、站在旅游风口中的妙计,以及位于在线英语教育风口中的VIPKID。这些企业的汇聚,与区域的政策引导和逐渐优化的产业环境密不可分。早在2013年,东城区就出台了《北京市东城区推进中关村东城园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3-2015年)》,政府退居幕后、“搭桥牵线”创造优良环境,唱主角的是文创企业,受益的则是整个文创产业。

近年来,在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指引下,东城园又依托“创意家沙龙”、“创意点亮北京”、“青龙文创一条街”等品牌效应,为文创企业打造了更高的平台。目前,园区更有孵化器及孵化运营机构11家,在孵企业265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3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2家。这从一定角度也反映出,东城区的文创企业生存空间正趋于良好。

成长路尚不平坦

尽管目前东城区的文创企业发展欣欣向荣,但不可否认的是,不止是东城区,整个文创产业仍然存在着一些痛点,这些痛点使得文创企业的创业道路尚不不上坦途。

“动漫企业是在中国已经慢慢地发展起来,我们公司中的员工几乎全是一线的高端动画人才,以及进行创新来缩短动画制作周期以及大幅度减少制作成本,这些是公司的优势,也是这些优势使得公司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朱宇辰在谈到整个产业所面临的挑战时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表示,目前整个产业仍然存在制作周期长、高成本低利润以及成品低端化的现象,这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经过企业自己的创新与摸索,在将来也都一定会解决。东城区作为北京市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区域,对于动漫企业非常支持,也希望东城区能够将自己本身的优势发展到最大化,将国学文化更多地宣传出去,这样对于扎根于东城的文创企业来说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希望将我国的文化做得越来越好,在东城扎根的企业也能够借助东城文化的优势来进行创新发展。

话剧产业一向是东城区备受关注的产业,由此推出的“戏剧东城”品牌效应,凸显了东城区戏剧文化的魅力,截至目前,东城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0个,汇集了各类剧场54家,占全市艺术剧场总数的40%。在东二环集聚的大麦网、中演票务通、春秋永乐三大票务营销公司,已占据北京90%的市场份额。“十二五”期间,东城区打造了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北京青年戏剧节、中国儿童戏剧节等活动品牌,逐步形成了“看戏剧,到东城”的“戏剧东城”品牌效应。

在王可然看来,经过多年的发展,话剧已经慢慢地被人们所接受,一批批有灵魂有思想的话剧不断涌现,给人们心灵上带来震撼。但在市场运作中绕不过去的门槛还是存在的。他说,现在话剧产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剧院的使用上,北京作为一个文化包容的城市,剧院管理上相对合理,但是当去外地进行话剧演出时,剧院管理乱象就凸显出来,演出城市所使用的剧院随意报价,价格高得离谱,有时候甚至是北京剧院报价的3-4倍,这严重影响了话剧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一些小一些、没有经济能力的企业是没有办法将自己的产品、自己的理念以及自己的特色发扬出去的,也就导致了观众会错过许多非常好的剧目。有的剧院一场演出的报价就是24万元,但是很少有话剧能够将这24万元挣回来,如果去外地,大多数时候都是亏损的,长此下去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痛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东城区的文创企业创新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成型,文创企业也成为东城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预见,未来五年,文创企业将会不断进步,前景更为广阔。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