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角下的网络主权与大国网络战略博弈(9)

摘要: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建立需要从三大行为体的视角审视全貌,即从国家、国际、国民“三点”出发,引出三个边界条件,在稳定的三角形共视区内将网络空间分成”“三层”:基础层、应用层、核心层。核心层具有不可侵犯的排他性;基础层、应用层具有开放共享的让渡性。既不允许滥用互联网的联通性来挑战主权国家的核心利益,也不能以传统主权的排他性动摇全球一网的基础平台。

网电一体战是综合运用电子战和网络战的手段,针对不同体制的网络破网断链,实现优势互补。但如果把握不好错误解读,也会误入歧途,既迷失了电子战,又迷失了网络战。关键是要弄清两个基本概念。一是要弄清“网”的概念。现在是网络时代,叫“网”的东西太多了,例如计算机互联网、战场通信网和战术互联网等,尽管文字上都叫网,但此网非彼网,不能望文生义。战场网络种类繁多,但机理各异,它既包括计算机IP体制网络,更包含大量复杂的预警探测网、卫星通信网和战术数据链等非计算机IP体制网络,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和结构方式存在质的区别。属于计算机IP体制网络的可以用网络战手段来打,而那些非计算机IP体制网络则用电子战手段破网断链可能更为奏效。因为网络战和电子战的本质区别在于: 前者是靠程序攻击,基于漏洞“往里打”; 后者主要是靠信号压制,基于能量“在外断”。二是要弄清“一体”的概念。“网电一体”中的“一体”是从信息对抗的视角,将电子战和网络战手段联合运用、接力运用,是多种手段的配合和多元力量的协同。我们不能把它狭隘地理解为一个实体、一种武器或者一个设备上的串联嫁接。必须认识到,电子战和网络战是针对不同作战目标网络的不同机理,在战略、战役和战术不同层次上运用各自的机理和手段对症下药。与网电一体战密切相关的“舒特”技术,至今还没有看到真正的战例。但是,2007年以色列空袭叙利亚浓缩铀实验室事件一直被当作使用舒特技术的典型案例,并演绎成“机载网络攻击系统”,甚至可以像互联网黑客一样以系统管理员身份接管防空网络并操纵雷达。但是,随着跟踪研究的深入,发现有关舒特的报道论据不足,缺乏佐证,可能是子虚乌有的一种战略欺骗。经过分析研究,证明舒特系统并不是机载网络攻击系统,而是信息作战的管理任务规划系统,是把电子战、网络战、情报战和火力战等作战样式进行组合运用,而非一招制胜。

上述网络战的五种作战样式展现了未来战争的观念变革和技术机理的基本界定,以此为基础方有可能在全球视野中思考网络战的综合效能和战略应对。

(三)我国的网络强国战略

当前,我国在网络空间面临着空前的战略机遇,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我们的网络空间战略博弈有三种选择: 一是追随网络霸权; 二是强硬对抗霸权; 三是自主性合作。不言而喻的选择只有一种,就是自主性合作。应特别关注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国家网络安全的战略设计; 二是加快网络国防力量的建设。

提高网络安全防卫战的能力,必须要有清晰的战略指导,形成清晰的谋划思路和高超的博弈能力。全世界已有50 多个国家出台网络战略,这个问题显得更加迫切了。中国的网络安全战略要把握三点: 一是全球视野; 二是网络国防; 三是与狼共舞。

第一,网络战略要有全球视野。

随着网络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互连网已彻底跨越各大洋,任何国家都难以置身度外,与网隔绝,独善其身。中国不可能抢占全球网络霸权,但是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积极塑造我国网络安全所需要的全球网络生态环境和网络秩序。我们应着眼于全球网络空间确立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计划、参与制定公约、加入国际联盟、寻求国际合作。尽管国际互联网充满危机和挑战,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关起门来另起炉灶,建设与世隔绝的所谓“中国互联网”。所谓“中国互联网”,就是一个巨型局域网,就是拒绝现在和退出全球互连网络。这是非常愚蠢的,等于在战略目标上放弃与美国争夺全球话语权。大国的国家利益是通过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取有利位置来保障的,是靠不断强化产业和技术实力走向供应链的上游来保障的,是靠争取国际生存空间,依靠驾驭斗而不破的国际博弈规则来保障的,是立足偏安一隅还是融入全球,这关乎国运。

第二,网络战略要明晰网络国防。

存在网络空间,就存在主权划分问题; 承认网络主权,就要用网络边疆显示; 有了网络边疆,就要建立网络国防。信息时代的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新的制高点,网络边疆是国家安全必要的警戒线,网络国防是国家防卫急需的新长城。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