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雷:分配正义与当代中国发展

郇雷:分配正义与当代中国发展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标中,资源汲取能力、动员组织能力和再分配能力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以此反观当代中国发展,再分配能力无疑是需要补强的一个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在发展起来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贫富差距的国家再分配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我们将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可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谓抓住了当代中国发展之关键。

如何理解现代国家的再分配能力

贫富差距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普遍性课题。与经济学家把贫富差距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经济现象不同,比较政治学更倾向于把贫富差距视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产物,而且强调贫富差距的扩大将越来越损害现代国家社会治理的质量。因此,比较政治学普遍认为,增强国家的再分配能力是应对贫富差距压力的重要方式。

所谓国家的再分配能力,就是指国家在不同社会集团或成员阶层间对稀缺资源进行权威性调配的能力,其理想目标是保障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与安全,并在此基础上缩小社会不平等的程度。概括说来,一个国家再分配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再分配的意愿与动机,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政权是由富人阶层或其代理人垄断,那么这个国家再分配的意愿与动机必然会不高,相反如果国家政权能够摆脱利益集团的限制而具有独立性,则必然会从公共利益出发强化再分配意愿与动机。这第一点表明了国家政权属性对再分配能力的主导性影响。二是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要想强化再分配能力,首先要求社会要保持经济活力,国家能够从社会中汲取足够多的财政资源以供调配,其次在此基础上国家要通过合理的公共政策将所汲取的财政资源从富人阶层向穷人阶层转移,从而达到社会补偿效果。

经济自由主义信奉市场原则,认为市场能够合理配置资源,而不同利益群体则从这种资源的最优配置中获取各自的市场利益。经济自由主义的论调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它显然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利益集团会通过控制政治议程的方式,制定符合其市场利益的公共政策,使得公共性国家制度为其集团或私人利益服务,而这种对公共政策的控制明显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托马斯·皮凯蒂发现,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这一现象实际上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所固有的缺陷——利益集团俘获公共政策——息息相关。所以,经济自由主义在国家政治领域的盛行实际上抑制了国家施行再分配政策的意愿,戕害了社会公平正义。

再分配能力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国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一点对于转型社会而言尤其重要。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处于后发位置的转型国家大多实行赶超型现代化发展战略。受到赶超战略思维的影响,维护市场和经济发展成为转型国家的集中选择。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过程中,后发国家更加强调增强社会活力,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为发展经济蓄力,市场化的效率优先原则必然成为社会主流价值。在此情况下,政府的再分配政策需求不可避免将让位于市场激励型政策需求。久而久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将在逐渐累积后浮出水面。

由此可见,再分配能力是现代国家成长的必要素质之一。在现代国家的成长中,再分配政策承担着卡尔·波兰尼所说的保护社会免受纯粹市场原则冲击的功能。市场是必要的,但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市场作用有限。从这个意义上说,再分配政策在公平正义领域具有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