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升、三降、三平衡——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三升、三降、三平衡——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基调没有出现变化和调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仍然是经济工作的核心主题。从经济运行的结构角度来看,我国在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了经济的“三升、三降和三平衡”,从而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中国经济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的韧性。

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这说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基调没有出现变化和调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仍然是经济工作的核心主题。从经济运行的结构角度来看,我国在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了经济的“三升、三降和三平衡”,从而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中国经济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的韧性。

三升:新动力快速跃升,新动能不断上升,生产效率持续提升

“新动能”和“新动力”是两个概念。新动能来自于资产负债表,通过适应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形成新的经济组织、产业链、价值链和生产方式,立足于模式创新和形态创新,属于总需求引导下的供给增长;新动力来自于生产体系的更新发展,既包括新产业的培育,又包括新产品的研发,还包括传统工艺和设备的改造提升,属于总供给层面的自我完善与提升。而新动能和新动力统一于生产方式的优化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当前,我国经济在总体保持探底企稳的态势中,但新动能和新动力已经表现出明显加速的情况,由新动能和新动力所创造出来的经济增长空间和驱动能力正蓄势待发,在“L”型的底部通过与传统动力和动能的融合、协调和替代,为中国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着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1.新动力快速跃升

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10月份,我国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速分别是10.5%、10.1%,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高4.4和4个百分点。从地方的情况看,前三季度,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完成总产值5989.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总产值增长47.6%;浙江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9.3%和8.7%,对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7.0%、50.7%和29.5%;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51187台,同比增长1.9倍,代表高端先进制造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6.4%。

第二,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在快速增加。我国2016年的新增企业都呈现出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好的趋势。比如,前三季度,天津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280家,新增科技型企业1.2万家,累计达到8.5万家;河南新登记各类企业增长28.3%,日均新增663户,1至8月该省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5509件,比上年全年多126件,同比增长62.6%;河北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13年的8900家发展到目前的3.8万家,翻了两番,“科技小巨人”企业达1655家,年均增长80%以上。

第三,传统产业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进度加速。前三季度,河南传统支柱产业产品结构向质量更优、技术含量更高的方向调整;陕西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高于能源工业增速13.8个百分点;河北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相关产业的技术改造投资增速预计达3%,超过了整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水平。

2.新动能不断上升

首先,新的市场主体不断增多是新动能的重要表现。2016年1-10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数同比增长了28.9%,比1-9月份加快了1.9个百分点,10月份新登记企业数量再创最高水平。前10个月,日均新登记企业的数量是1.46万户。

其次,新的业态不断形成和出现。比如互联网业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在消费端,是网购和电子商务;在生产端,是“互联网+”和云服务。从消费端来看,2016年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9288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1740亿元,增长24.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8%;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8.8%、17.1%和27.8%。从生产端来看,前10个月,多个省区市“互联网+”相关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以西部省区青海为例,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客房和餐费收入分别达到1804.3万元和45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倍和1.4倍。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层出不穷,也营造了新经济的增长空间。

再次,新模式不断成熟,并开始极大地影响市场。2016年以来,在线旅游、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网络约车、第三方支付等快速发展,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普惠金融、智慧城市等新模式愈加火热。这都是新模式得到发展与巩固的重要表现。例如,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互联网+智能制造”的生产方式,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采用新型生产制造手段,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全面变革。他们认为,“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既是国家的战略决策,更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生产效率持续提升

从全国的情况看,生产效率的反映指标主要包括劳动生产率指标、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和净贸易条件指标等。2016年以来,上述三项指标均保持稳步上升,生产耗费不断降低,生产效益不断改善。

一是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我国一般采用全员劳动生产率来表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也即“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数”。按照这一指标,我国2016前三季度的劳动生产率均值为88925元,增速达到5.35%,较2015年的3.86%的增速水平有明显的改善。

二是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优化。与劳动生产率不同,全要素生产率将经济增长归结为资本要素的贡献率、劳动要素的贡献率和全要素的生产率,而不是简单地将增加值归结为劳动创造。这一指标更符合经济运行的实际,反应问题也更加客观、具体。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劳动要素增长了约2.5%,资本要素增长约8.2%,权重系数在劳动与资本之间按照6:4的经验数据处理,则全要素生产率约为2.02%,而2015年前三季度同样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36%,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是净贸易条件明显改善。净贸易条件是衡量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外贸易利益分配状况的重要指标,在计算公式上,净贸易条件等于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比值。从2016年1-10月的数据来看,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提高了0.4个百分点,而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大约下降了1个百分点,则净贸易条件上升了1.4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