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毛主席的清廉作风

发扬毛主席的清廉作风

春秋时齐国一代名臣晏婴,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宰相,极力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作为一个心中装着平民百姓、国家社稷的人,晏子清廉的施政作风,给后世树立了一个清正廉洁的标杆,留下千古传颂的光辉形象。晏子坚持廉洁奉公,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宫室,小到车马服饰,都被他辞绝。对于历史名相晏子,孔子、孟子等先贤都对他大有赞许,史学家司马迁专门为他作传,将其与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管仲并列,而作《管晏列传》。

清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优良作风,需要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学习和传承。“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3周年,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反腐倡廉的当下,我们在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时,在怀念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时,也不能忘记他留给我们的清廉品格。在清正廉洁方面,毛主席感人至深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在湖南“驱张”运动中担任代表,以洗衣为生;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在一根灯芯下勤奋写作,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并强调“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他教育抗大学生说“住窑洞,吃小米,就是革命”;毛泽东为了克服抗日根据地的困难,他号召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并亲力亲为;毛泽东在革命胜利前夕,他告诫全党要坚持“两个务必”,抗击“糖衣炮弹”的袭击,并且要求“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平列”;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暂时困难时期,他和大家一起勒紧裤带,“几月不知肉滋味”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代伟人毛泽东是清正廉洁的典范,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待生活及亲友,他身上的清廉品格都值得我们学习与继承。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从此,内容统一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以命令的形式成为全军的统一纪律,这对统一全军纪律,加强部队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时,就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在江西省遂川县荆竹山动员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规定了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部队进驻遂川县城,分散到县城周围农村发动群众时,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同年4月间,部队到达湖南省桂东县沙田镇,毛泽东在三十六石丘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毛主席始终保持清廉的作风,他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给我们后辈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毛主席一生清正廉洁,大公无私。毛泽东三拒亲属求照顾的清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到人民的赞颂。他曾经向要进京的亲友捎过话:我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不是韶山毛家的主席,家乡亲友要勤耕守法,好自为之。凡会见来北京的亲友,他总要讲他的三条交往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循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 湖南毛泽东遗物馆陈列有一封毛泽东回绝外婆家15个人请求照顾的信件,这封请求入学、工作等照顾的书信转交到毛泽东手里,他在信的页眉批示了一行字:“许多人介绍工作,不能办,人们会说话的。”简单的一句“人们会说话的”饱含着毛泽东是“人民的主席”的深情,道出了毛主席为“多数人解决困难”,不为“少数亲友谋利”的清廉作风。在强化防腐倡廉的当下,我们倡导树立文明家风,毛主席的这种对亲友的“拒绝”实则是一种“大爱”,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树廉洁之风,利清白之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一代伟人毛泽东始终注重带头永葆清正廉洁,为全党树立了清廉的光辉榜样,他的清廉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