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李艳艳: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文稿

李艳艳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PPT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可以说,这次会议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和思想政治工作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这次会议体现了非常重要的突破性。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亲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题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在党的历史上并不多见。我梳理了一下,十八大以来召开过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其中,2013年召开过两次,第一次在当年1月,第二次在当年12月,均由刘延东、刘奇葆、赵乐际三位政治局委员出席。2014年的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作出过重要指示。此次会议比2005年1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站位更高、格局更大,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影响更具深远性、指导性。以上就是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背景。

另一方面,这次会议是一种整体性的战略布局。会议在党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大背景下召开,与近几年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彼此呼应,形成相互配合之势,共同构成了落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整体目标任务的具体分支领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此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体现出了部署“大思政”格局的宽广视野和形成“强思政”效应的战略远见。什么是“大思政”格局?就是全员参与、全方位共同配合的宽广格局。什么是“强思政”效应?就是要强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这种“大思政”、“强思政”战略之所以能够形成和实施,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这就是此次报告的主题。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对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从五个方面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把思想政治工作确定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灵魂。这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一种核心的、顶层的战略性设计。因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大家注意,这里提到的“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本次会议新增加的一个亮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都作出了明确定位。他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句论断鲜明地指出了我国高校的办学宗旨。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高校必须主动承担的政治责任,甚至可以说是立身之本。他还强调:“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明确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当今国际化办学的趋势中,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浪潮中,一些高校开始迷失自己,认为国际化趋势就是无条件与国际接轨,就是放弃自身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趋拢和迎合国际上的一些西方标准。正是为了防止部分高校出现办学方向上的模糊,防止部分高校醉心于与世界接轨,而丢弃办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旨向,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就是我国高校的性质。

当前,“校长负责很重要、党委领导没必要”的错误思想在个别高校还很时髦,党的领导被错误地当作累赘和负担,这种观点直接导致了党对高校的领导弱化。殊不知,把党的领导和高等教育发展对立起来,主观地认为两者是非此即彼关系的思想,非但不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反而可能会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快速行使的道路上“脱轨”,更可能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与实现“中国梦”的国家发展战略大局“撞车”。

李艳艳 音频.mp3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