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挑战
由于社会主义实践都是起源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因此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发达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排斥甚至颠覆,而且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许多方面仍然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由于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私有制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人类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全新事业,没有既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需要进行探索和创造,还需要不断同传统观念进行长期的斗争,所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注定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说,由于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居于支配地位,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还没有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先例,再加上处于发展中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20 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我国选择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为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某些经验,我国开始引进当代西方经济学。本来,我们引进西方经济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某些经验,并不是要全盘照抄西方经济学和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然而,由于西方经济学本身所固有的意识形态性,以及我国实践已经在事实上超越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设想,于是,一些人对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视而不见,对于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不是寄希望于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是寄希望于照搬照抄西方主流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制度。于是,产生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许多高等院校成为事实上的主流经济学的怪现象。正是由于受到西方经济学的巨大影响,同时由于我国新时期改革和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仍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近几年来,关于中国发展道路及其发展前途的问题,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一些外国学者开始发表怀疑中国道路的言论,国内许多深受新自由主义影响的学者继续秉持他们一贯的观点和主张,大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大肆攻击国有企业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大力主张全盘私有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显然,这些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合理性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形成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上的一个巨大挑战。同时还有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前中国之所以存在各种问题,就是因为发展了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彻底回到计划经济体制。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面临着新自由主义思潮和极“左”思潮等错误思潮的严重干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面临着来自实践方面的现实挑战。自2008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世界经济的不景气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使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遭遇很大困难;另一方面,中国原有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比较严重,例如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等等。国际国内因素和条件的叠加,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降,进一步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各方面矛盾和问题也比较突出。
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继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努力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产能过剩、库存严重、杠杆率过高等短期问题,而且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核心,着力推进各方面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得以巩固和完善,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态势。从横向国际比较来看,中国仍然属于增长较快的国家。
由此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仍然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