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胡智锋:高擎民族精神火炬 锻造文艺精品(5)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文艺怎么样

那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能力和什么样的方法去创作文艺?也就是说文艺的创作规律是什么?对此,习总书记也作了精彩的阐释。

(一)文艺创作态度:“四有”

1.要有文化自信

关于文艺创作的态度,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文化自信,这一点是相当有针对性的。总书记指出,“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在过去的若干年间,我们看到在文艺创作当中,出现过一种相当普遍的潮流性的情形,比如我们把国外的特别是美国的文艺创作的一些特点、一些理念当成世界先进,并奉若神明,而忽略了我们对自身的、身边的、脚下这片土地的深入洞察、体验和表达。在我们的电影、电视剧创作上,特别是电视综艺节目上,大量引进国外的模板。当然,引进国外的先进节目模式本身是一种借鉴,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的确也在大量引进的过程中看到对国外电视节目的一种过度崇拜,进而失去了我们自主创新的理念和勇气。只要是国外的,就是先进的,只要是国外的,就是好的,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的可能就是土的,是糟的,是差的。这样一个情形在过去若干年间相当普遍地弥漫在我们文艺创作的很多领域,比如在美术、音乐、戏剧、电影、电视等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这样一种情形,习总书记郑重其事地指出,文艺家要有文化自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如果没有文化自信,就只能仰洋人之鼻息,拾洋人之牙慧,最后变得没有办法创作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因为你是在模仿和简单地克隆别人的创作,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态度。

2.要有爱

文艺创作态度要有爱,爱什么?要爱祖国、爱英雄、爱人民。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这是对国家、对民族、对英雄的一种崇仰之情,一种敬慕之情。这种深厚的情感转化成爱祖国、爱英雄、爱人民,就是有爱。

3.要有心、有情

习总书记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都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真实的人物是千姿百态的,要用心用情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物,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这段话中,习总书记非常细腻地强调了两个字:用心、用情。这就是一种创作态度。对待生活,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情感,用心去感受、去领略,只是浮光掠影是不够的。

4.要有雄伟的人格

习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他还引用歌德的话说:“歌德说过:‘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这强调的是文艺家要培育自己伟大的人格,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但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这就强调,伟大的作品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和深邃的目光,也就是雄伟的人格。

总之,习总书记强调的“四有”,就是要有文化自信;要有爱,要有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对英雄的爱;要有心、有情,要用心和用情去创作;要有雄伟的人格。

习总书记还进一步指出,“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要自觉抵制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这是强调艺术家、文艺家的德性和人格修养。

所以关于文艺怎么样,习总书记从文艺创作的态度上强调了“四有”,即有文化自信、有爱、有心和情、有雄伟的人格。只要有这样的创作态度和创作基础,才有可能写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责任编辑:刘玉婧校对:王莹 田甜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