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性分析、准确把握,正确认识我市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市按照“9+2”工作布局,正在全力朝着“四强一高一率先”的发展目标迈进,这些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必须冷静分析、科学研判、准确把握并认真思考和努力践行,如何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如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如何有效推进和破解教育事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题?努力为实现“四强一高一率先”的发展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新精神。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13 亿人民共享更好更公平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重要部署,中央深改组先后出台14 个文件,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在发展方向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工作思路上,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确保系统局面稳定,改革推进有序,政策衔接连贯,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有新突破;突出内涵发展,把工作重心、政策措施、条件资源从外延转到内涵上来,把内涵发展作为筹划工作、推动工作、检查工作的重要原则,使发展有新成效,群众满意有新提升。在政策导向上,强调提升教育质量,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学习者释放潜能;强调要突出教育公平,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向基础教育、向职业教育倾斜,让贫困孩子能够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在制度保障上,强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依法治教,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努力提高治理能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1 月14 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2017 年教育工作做了进一步明确:稳中求进是总基调,内涵发展是总方针,狠抓落实是总要求。这些新精神、新要求,为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市教育系统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二要准确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去年在宏观形势严峻、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预计实现生产总值x亿元、增长x%,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省委第十次党代会明确“巩固提升xx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推动豫西北各市与xx联动发展,形成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这一新的战略定位,这是xx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前进的战略目标。而达到这一定位,我们的教育事业在其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文交流、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教育事业在其中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做出与其定位相匹配的成绩和贡献。市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的奋斗目标,努力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进程中谱写壮丽美好的xx篇章。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无论是加快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还是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以及xx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xx自贸实验区的建设,都迫切需要教育有新作为,教育只有很好地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具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才能赢得广泛重视和支持。全市教育系统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握方向,找准定位,把教育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切入点,做到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到哪里,教育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新期盼。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对党和政府而言,重视教育是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对家庭和社会而言,教育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多数家庭为子女的前程和幸福,把教育作为开支的首要选项,努力为下一代争取更好的教育机会,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家庭命运、开创美好未来。同时,教育对象群体更加多样,对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产生了深层次影响,个性化、多样化学习成为主流,互联网突破了课堂的边界、学校的边界、未知的边界,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途径更加便捷。特别是随着我市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受教育群体多样化、需求多元化的特征愈加明显,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好学”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心态和迫切需要。但是,当前我市教育供给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教育发展不均衡。总体上讲,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可以用“三缺三弱”来概括:公办幼儿园和普惠制幼儿园缺、农村寄宿制学校缺、优质学校缺,经费保障能力弱、教师队伍适应教育综合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弱、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弱。具体来讲,一方面是城镇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短缺,城镇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滞后于城镇化步伐,“大班额”“入园贵”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另一方面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资源分散,水平不高,教学点整合提升的任务依然艰巨。教育保障能力尤其是经费投入仍不能很好地满足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部分县(市)教育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不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要尽可能地尊重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选择,着力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要加强理性引导,尽快建立起更灵活的学习体系、更畅通的学习渠道,努力为xx孩子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让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