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把握关键,精准施策,稳步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当前,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越来越高,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我们一定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要求,改进工作方法,把握工作重点,凝聚发展合力,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补短板,抬高教育发展底部。教育事业发展到今天,补短板非常重要。社会评判教育,往往更容易看到短板。正如“木桶理论”所揭示的道理,薄弱部分往往影响整体水平,教育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有补短板的意识。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短板。短板就是工作中最薄弱的地方,找出这个短板,就是要从自身发展水平与其他地方的差距中找,从教育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差距中找,从教育供给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差距中找。其次,要明白有哪些短板,短板是相对的概念,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发展程度不一,各有短板。各地各学校都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找出各自的短板,做到心中有数。第三,要研究如何补短板。明白了短板在哪里,在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失,积极主动去弥补短板,也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口,精准发力,就能使薄弱环节得到有效加强。
2.求突破,带动整体水平提升。求突破,就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抓住关键,突出特长,发挥优势,让优势更强、亮点更亮。事业的局部高端突破,对内可以振奋人心、激发热情、鼓舞斗志,增强凝聚力;对外可以扩大影响力,树立新形象,赢得更广泛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我们的资源有限,时间精力有限,工作不能平均用力,需要我们认真梳理,对照比较,找出基础好、亮点多、有望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综合施策,实现新发展,更上一层楼,带动整体工作的提升。
3.聚合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合力。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巩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建立健全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部门分工负责、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要主动加强与当地发改、人社、财政、编办等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力度,主动适应舆论生态变化,加强统筹谋划,坚持舆论宣传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努力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舆情分析研判,提高应对能力,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杜绝或减少负面炒作。要持续做好文明系统创建工作,积极塑造教育系统良好形象。要加大教育宣传工作力度,密切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创新教育宣传模式,用好传统宣传和新媒体宣传等阵地和平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统筹推进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和理论宣传,唱响xx教育“好声音”,讲好xx教育“好故事”,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
4.保安全,维护教育系统稳定。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是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要全面分析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握教育改革的力度和速度。维护好师生切身利益,解决好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学生就业等实际问题。开展好平安校园建设,深入推进校园安全管理创新,落实学校“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扎实推进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教育系统大局安全稳定。
同志们,做好2017 年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开拓创新、务本责实,在推进“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中做出积极的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