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斌:价值观悖论困扰欧美政治(3)

杨光斌:价值观悖论困扰欧美政治(3)

价值观悖论现象之三:自由平等博爱与白人至上原则

受美国独立战争影响而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将自由平等博爱写进其共和国宪法。殊不知,这些基本价值是属于历史书写者的,当其他族类分享这些价值而引发利益纠纷的时候,自由平等博爱中的族类性质就暴露无遗,那就是根深蒂固的白人优越论基础上的白人至上论。

自由是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但是当自由主义的鼻祖洛克主张财产权的自由时,他自己正在从事贩奴的生意,奴隶就是他的自由权即财产权。当1830年代托克维尔在美国发现了基于平等化趋势的民主化浪潮时,他心目中的平等只能是在新大陆上的白人的平等权,而对当时正在对印第安人实行的种族清洗政策视而不见。作为托克维尔的信徒,密尔虽然以《论自由》而赢得自由主义大师的称号,但其在著名的《代议制政府》中毫不掩饰其种族主义观点,认为代议制政府只能是欧洲人的好政体,其他民族因能力不行而不合适。1857年,印度发生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大暴动,密尔宣布放弃其《论自由》思想,认为自由权利不是所有族类都配享有的。所有这些,都构成了19世纪的赤裸裸的白人优越论。

面对种族主义的帝国主义,非西方国家的读书人尚能同仇敌忾地搞民族主义革命;而当社会主义革命民族解放运动肢解了白人支配的殖民主义体系后,白人优越论在冷战时期被改造为“普世价值论”,把基于本民族的、基督教文明的价值诠释成全人类价值,结果很多非西方国家的知识精英腿软下来了,心理上被俘获了。既然是“普世价值”,人类皆兄弟,兄弟皆平等,按《圣经》信条,被西方搞乱了的大中东穆斯林人自然应该畅通无阻地进入欧洲避难,墨西哥人自然有权利移民曾是自己故土的加利福尼亚州和新墨西哥州,文化多元主义也自然是一种政治正确而批评不得。

但是,移民潮打乱了欧美固有的安全秩序和生活方式,文化多元主义事实上是平等的宗教主义和平等的种族主义,这就从根本上冲击了白人优越论,因此才有势力强大的文化保守主义右翼。要知道,克林顿总统信奉的文化多元主义已经让文化右翼忍无可忍,因此才有长达几年的对克林顿羞辱性的莱温斯基丑闻案的独立调查;更让美国白人焦虑的是,文化多元主义又催生了一个有色人种的黑人总统奥巴马。特朗普当选代表了美国白人的恐惧心理,有评论说是美国白人的最后一搏。这不,特朗普刚刚就任,就宣布在美国-墨西哥边境修墙,阻挡墨西哥移民并遣返非法移民,还颁布了引起司法官司的“禁穆令”——90天内不给七个伊斯兰国家的居民美国签证。我认为,与其孤立主义的经济政策一致,特朗普总统的人口政策是典型的19世纪美国的政治传统,一种白人至上主义的基督教文明。

价值观具有文化历史性和政治实践性,这是其一般规律。在第一个国际政治理论大师汉斯·摩根索看来,把自己的文明体系和自己民族的思想鼓吹为“普世主义的”,是帝国主义才会有的行径。亨廷顿在其著名的《文明的冲突》中也直言,不存在所谓的普世价值,流行的价值观是强势民族国家物质文明的一种外溢,弱势民族国家的价值观不可能成为主导性价值。果然,短短的二十几年内,欧美从鼓吹所谓“普世价值”突然转而奉行起反“普世价值”的政策,世界还不能适应欧美国家的这种价值转向。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