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旅游委主任2017年全省旅游发展推进会讲话稿(3)

省旅游委主任2017年全省旅游发展推进会讲话稿(3)

核心提示:通过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旅游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深入开展旅游行业质量对比提升和质量月活动,宣传推广旅游服务质量标杆。

三、点睛,书写务实重行的一笔

当前是各项规划的密集施工期,我们把2017年定为“旅游施工年”,就是要努力发扬“工匠精神”,审好图、施好工、交好账,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湖北标段”做好做实,把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旅游标段”做精做细,做成样板工程、精品工程,力争实现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x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x亿元的目标。核心任务就是实施“六大工程”。

(一)实施“旅游交通便利化”工程,打造旅游产业发展带。当前,人民出游需求越来越旺,对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观赏体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省交通厅和各级交通部门大力支持,旅游交通大格局初步形成,“车到山前都有路”的状况基本实现。但是也还存在“大路好走、小路难行”的薄弱环节。一是景路不畅;二是景景不联;三是景城不通;四是景标不明。下一步,我们将在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景要通路、路要成景”的目标,坚持规划同步、路网相联、标识配套、路景一体、站场对接,着力解决旅游交通的通达深度、标准等级、标识标牌、综合服务和沿线景观建设等突出问题,也就是“没路不能走、路差不好走、缺标识标牌不会走、服务跟不上走不好和不好玩想快走”的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旅游交通服务能力,延展交通的观光休憩价值。重点是建立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完善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便利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慢游”的旅游体验服务设施、配套的交通游憩服务功能和舒适的特色旅游交通产品体系等六大任务。力争到“十三五”末,高铁、航空、高等级公路等快速交通方式一种以上覆盖4A级景区,两种以上覆盖5A级景区。重点旅游城市通高速,并有高等级连接公路进入主城区。旅游名镇通达二级、旅游名村通达三级以上旅游公路,全省建成6条以上旅游风景道,积极对接国家旅游风景道标准,推出首批湖北省最美旅游风景道。同时,支持城市绿道建设。

(二)实施“五极联创”工程,助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些年来,在发改、财政、住建、人社、农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深入开展“旅游强县、旅游名镇(街)、旅游名村、星级农家乐、休闲农业乡与村旅游示范点”五级联创成效明显。现在实施“五极联创”,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现在,发展全域旅游,我们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全区域与全时空的关系。全域旅游不一定是全区域的旅游,不是强调在一个区域内铺天盖地非得全部是旅游业。我们要树立“全时空”的理念,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让旅游业产布局、开发时序更加科学有效。而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二是全产业与全市场的关系。全域旅游在一定范围内其产业结构不一定非得要统一标准、整齐化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调配产业、调配要素,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比如我们在建设旅游特色小城镇时,文化、旅游、产业是“标配”,生产、生活、生态是“顶配”,一二三产业是“匹配”,不一定是结构非常完备。在张三家玩、在李四家住、在王五家吃,这不是很好吗。如果一条街区、一个村镇主打的是旅游美食,那么他的邻近街区村镇就可以发展蔬菜,提供原材料,或者搞观光休闲民宿。如果村村、处处都要讲究产业链的“一条龙”,那么游客可能“过了这个村,就不想去下个店”了。三是全要素与全方位的关系。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模式、一种发展理念,不一定就是传统六要素和新的六要素的“打包”。要跳出旅游抓旅游,用全局观念谋划旅游。就是要坚持“全方位”树立旅游发展理念,为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比如有的地方搞“五城同创”,更加注重城市环境卫生、社会治安、人文精神的培育等等,这些虽然不是旅游要素,但对于旅游环境十分重要。生态治理的“宜昌经验”让水清、岸绿、路畅、景美,这就是全方位在抓全域旅游。正是因为从以上三个层面来分析,我们提出以“旅游名城、名景、名镇、名村、名店”为核心的“五极联创”,就是要按照好景吸引、好路贯通、好业融合、好城休闲的思路,通过交通串联、文化融入、产业融合、服务提升、共建共享,把景、城、镇、村、店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形成新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形成多极支撑、多点发力的旅游增长极、旅游产业极、旅游服务极,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各地要围绕“全区域统筹规划、全产业整合资源,全要素科学配置,全社会共建共享”的思路,加快推进16个国家级、17个省级单位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有一批单位进入首批验收。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我们规划到2020年,建成30个旅游名城(市、县、区)、30家核心旅游景区、50个旅游名镇、200个旅游名村、100家旅游名店(美食、娱乐、购物)。

(三)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明确重大意义。“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是延伸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工作链”的过程,是“后备箱+百宝箱+工具箱”的联合体。从“后备箱”而言,是延伸乡村旅游购物的“产业链”;从“百宝箱”而言,是彰显乡村旅游的“价值链”;从“工具箱”而言,是完善推动乡村旅游的“工作链”。因此,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是促进农业产品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全省旅游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满足旅游者多元化需求的重要举措,是融合旅游产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二是突出工作重点。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重点要建设“三个一批、三大体系”,即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后备箱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湖北礼道”系列农产品品牌,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特色购物线路;同时加强交通支撑体系、标准支撑体系和电商支撑体系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全省重点建设50家以上“乡村旅游后备箱示范基地”,30种“湖北礼道”(鱼虾蟹、瓜果蔬、米面油)推荐农产品,以及系列旅游纪念品,10条特色乡村旅游购物主题游线。三是完善保障措施。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旅游、发改、农业、扶贫、交通、商务、林业、水利、质监、供销等部门,统一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编制全省特色旅游商品“湖北礼道”指南和优秀旅游商品推荐名录,开展乡村旅游自驾游、乡村购物节、乡村美食节、乡村赶集会、乡村打年货等集中营销活动。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支持有关市场主体开展后备箱商品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加工包装基地建设。通过实施后备箱工程,力争“十三五”末,乡村旅游在全省旅游经济规模中的占x%以上,旅游购物在全省旅游经济规模中的占25%以上,带动农业产品年销售产值x亿元以上,带动就业达到x万人以上,带动x万户以上农户脱贫致富。

(四)实施“旅游+”工程,引领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带动力大的优势,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资源性融合、生产性融合、服务型融合。对于旅游业而言,渗透融合其他产业是“旅游+”,而其他产业融合旅游就是“+旅游”。所以我们既要善于“加旅游”,还要善于“嫁旅游”、更要善于“驾旅游”,要会干、巧干,抱团取暖、共建共享,用“加”的方式实现“乘”的效益。一是旅游+一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农村传统产业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彰显,迸发农村发展新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水利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持续深入开展“旅翼”旅游扶贫行动计划,以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旅游扶贫主战场,深入推进旅游扶贫攻坚,力争全年通过旅游带动25万人脱贫致富。二是旅游+二产。以旅游的理念推动工业转型,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城乡建筑、工业成就、科教成就、高科技产业园区等特色资源,打造工业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旅游装备业、旅游商品生产和加工业,积极研制、开发、生产旅游活动用品和旅游住宿设施用品。三是旅游+三产。充分发挥旅游业龙头作用,带动旅游过程中相关行业的产品销售和文化、金融、保险、医疗、康养、体育、娱乐休闲、商务会展等服务活动,拉动综合消费。比如我们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上,“旅游让文化的灵魂附体”,但事实上现在也有些认识偏差,一味的强调保护。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是旅游破坏了传统村落。我认为这恰恰相反,是旅游才更好保护了一些传统村落。旅游与传统村落保护不是“冤大头”,而是“鸳鸯配”。这次国家发改委几部委发布的文化旅游提升规划中指出,文物文化遗迹利用不够、利用不当的问题。因此,如何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是一篇大文章。再比如在推进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上,就要推出一批集“康复理疗、养生保健、健康饮食、康体休闲”于一体的康养旅游示范产品,建立一批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通过“旅游+”,引导旅游投资,推出50个全省优选旅游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第三批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加强更加紧密的银旅合作,做好优选旅游项目的落地支持工作。举办旅游投融资大会,搭建旅游招商引资和银旅合作平台。

(五)实施“形象提升”工程,展示湖北旅游对外新形象。按照“大制作大宣传”的要求,突出“造势、求实、赢市”,做好旅游宣传营销。“造势”就是通过形象宣传、事件营销和活动推介,不断增强湖北旅游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求实”就是要注重落地营销、精准营销,不断增强湖北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感召力。“赢市”就是坚持市场为导向,让宣传营销的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增加湖北旅游市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要深耕品牌、精挑客源、厚植平台、建强队伍,努力实现我省旅游从三峡游到长江游、从“一江两山”变为“五颜六色”、从区域短程市场到国际大众休闲市场、从山水游到山水人文游。要继续围绕 “极目楚天·灵秀湖北”“知音湖北·楚楚动人”核心品牌,以建设全域旅游目的地为导向,以长江旅游推广联盟为重点,以地区形象宣传、产品推广、氛围营造为重点,大力拓展周边客源市场,努力突破重点中远程市场,不断扩大我省旅游市场规模。一是建立多点支撑的湖北旅游品牌形象宣传格局。鼓励各地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开展宣传,形成“知音湖北·楚楚动人”“极目楚天·灵秀湖北”品牌形象的城市、景区子品牌形象支撑。继续推动湖北旅游品牌国际化,在BBC、CNN等国际知名媒体宣传湖北旅游品牌形象。二是做好长江旅游推广联盟宣传工作。持续推动长江旅游产品海内外营销,共同打造长江旅游品牌体系和目的地集群。坚持以“开放、合作、创新、共赢”为主题,认真办好第二届长江旅游博览会(原华中旅游博览会)。三是以湖北旅游入境推广联合体为依托,开拓近程入境旅游市场。四是充分利用旅游年活动和国际主流媒体,开拓欧美澳洲远程入境市场。五是持续深耕高铁和省内旅游市场。

(六)实施“服务升级”工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在产品体系上努力做到“老树发新芽,小树成大树,聚木成森林。”对于传统景区和业态,加快提档升级,不断释放新活力。支持精品景区建设,推进炎帝故里、三国赤壁古战场、古隆中、腾龙洞、龟峰山、三峡大瀑布等景区5A创建。对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健康旅游、地质旅游、城市绿道、自驾车营地、旅游房车等新型业态,加大培育力度,让其不断成长壮大。坚持新老结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不断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服务体系上,着力构建主客共享、体系完备、优质高效、安全舒适的旅游公共服务。会同发改部门认真抓好《“十三五”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的实施,共同推进“旅游休闲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按照“1+N”的整体谋划,落实标准化的要求,以旅游厕所革命为引领,以旅游交通便利化、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为重点,深入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全面加强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努力实现旅游厕所在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街区、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饮点、旅游娱乐点、旅游购物点等游客行程所及的公共场所的全覆盖,且数量、等级与游客需求相适应。2017年,要完成国家旅游局下达的改造新建旅游厕所996座、5A旅游景区第三卫生间30座的考核目标。在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上,依托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窗口单位、交通服务网点、商业服务网点等,在人流密集处广泛设置旅游咨询服务设施。在智慧旅游建设上,建设以武汉为枢纽、重点旅游城市为节点、覆盖全省全域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旅游行业管理平台和智慧旅游互动营销平台。省旅游委将在前期全省旅游数据中心、产业监测平台初步建成的基础上,重点完成产业监测与应急指挥大厅、旅游云平台和旅游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各地要做好4A级以上景区视频、实时游客流量、停车场数据等接入工作。进一步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适时启动新一批标准化试点建设。整合资源推进旅游标准编制,加大各类旅游标准实施。宣贯绿色旅游饭店标准,启动绿色旅游饭店创建;加强省级星评员管理,推动星级饭店创建持续开展。继续推进“楚才强旅”计划,大力培训旅游管理型、专业型、实用型、技能型、研究型等各类人才,力争全年全省培训旅游人才1.6万人次以上。切实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建立法治化、市场化的导游管理体制,构建便利化、多元化、规范化的导游执业体系,积极构建“进出、监管、保障、奖惩”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积极开展行业协会改革,切实加强省旅游协会等组织建设,不断提升行业组织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宣传,积极传播旅游行业在为全省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展示湖北良好形象中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