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东: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4)

朱继东: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4)

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我们党和国家近年来加大了话语权建设的力度,提出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等。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话语权、话语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洋八股”的兴起并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党和国家的话语权都受到极大冲击,导致中国不少学科的话语体系严重“西化”。进入21世纪以来,“洋八股”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有力地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2014年9月9日,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时强调:“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更是进一步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如何彻底纠正去中国化、去马克思主义化问题,是中国探索从发展优势到话语优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突破点。

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是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这也是党中央第一次就文化软实力问题专门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强调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并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2014年2月24日,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不仅强调了核心价值观对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指出了文化软实力和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号召全国人民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的同时,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作为正在走向世界、改变世界的中国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际话语权不仅包含议题的设置、规则的制定等具体内容,更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民族在世界上的真正实力和地位。但是,由于我们的国际话语权较弱,世界上其他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中国的发展还不够了解,有的甚至还存在不少误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曾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这要求我们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切实推动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建设早日迈上一个大台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