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怎样把握我国改革事业的发展进程
这一部分我想通过六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定;第二,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的殷切期望;第三,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第四,中央深改小组的工作成绩斐然;第五,中央全会的例会制度;第六,历届三中全会主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定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将近40年的时间,我们的改革事业是怎么走过来的、它的发展进程是什么样的。
1978年12月18日至20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停止阶级斗争、结束‘文化大革命’、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且制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些都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重大决定。
2.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的要求期望
邓小平同志生前曾反复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1992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整整20年时间,我们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有没有定型?可以说,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并没有完全定型,仅仅是搭起了制度框架。今年是2017年,我们正在一项制度、一项制度地向前推进,特别是中央深改领导小组更是如此。
3.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提出从经济建设体制、政治建设体制、社会建设体制、文化建设体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和党的建设体制六大领域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会议通过的《决定》涵盖6大板块、16个方面、60个问题、110项制度改革内容。为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十八届三中全会还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在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时,我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梳理出了110项制度改革任务。这110项制度改革任务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问题,也包括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问题、选人用人问题等等。
4.中央深改小组的工作成绩斐然
下面我们看一下中央深改小组的工作做得如何?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任副组长。截止到2017年2月6日,已经召开了32次会议,近乎每月一次,共审议改革文件223份,为全面深化改革立柱架梁。中国改革“四梁八柱”框架体系基本搭建完毕。
2016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对1000天改革进行了评估:总体进展顺利,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任务基本上已经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框架正在逐步确立。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基础,注重集成、完善机制,严格督察,不断提高改革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更加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的矛盾和问题,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