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耀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力突破和优异成绩单

许耀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力突破和优异成绩单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目标的基础上,去年又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92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20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增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性,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这标志着经过四年多连续进行的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亮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为什么在过去一年政府如此重视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呢?这是因为,简政放权是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特别在经济处于中高速发展时期,政府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更要倚重简政放权。简政放权的主要方式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简政放权的主要抓手,这也是多年来李克强总理一直视其为改革的“当头炮”和“先手棋”的缘故。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该归还市场、地方与社会的就归还,促成市场、地方与社会的发育和成长。

那么,一年来这一份优异的成绩单说明了什么呢?应该说,在四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是加大力度取消和指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2013年,本届政府自李克强总理上任伊始,就提出了要把全国仍有的1.8万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中央层面有1700多项、地方层面有1.7万项,减掉三分之一的改革任务。去年5月9日,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三年多来,经过不懈努力,国务院部门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占原有审批事项的36%,本届政府承诺的目标实际上已提前超额完成。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止,而是奋力前行。2016年全年又继续取消了165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

二是注重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去年,从行政审批改革的中央牵头部门中央编办,到地方各相关负责部门,都认为规范审批事实上比取消和下放更为重要。由此,国务院在2015年初就发布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工作的通知》,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2016年清理规范了192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和220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在对国务院部门提出规范审批的同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工作的意见或办法。

三是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国务院连续两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央层面核准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约76%,95%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98%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改为网上备案管理。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明显的成效,工商登记已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前置审批精简85%,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个人和企业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压减44%。

四是将行政监管和服务作为政府履职的重心。事前监管,主要体现为对市场准入标准的重视。自2014年开始,国务院有关部门就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规定了环境、安全、技术等市场准入的标准、实施步骤、执行措施以及实施标准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事中事后监管主要体现为对市场主体有关活动的执法上,强调其及时性和有效性。为此,国家发布了《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文件,积极推广随机抽查、智能监管等监管方式。在监管和服务中,都重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政府监管的基础性工具。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今年的工作重点,表明要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求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同时,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还要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多证合一,扩大“证照分离”的改革试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全覆盖,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对此,我们充满信心,2017年将是深化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更加波澜壮阔的一年。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