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价值认同不能仅靠个案

提升职业价值认同不能仅靠个案

从一名80后农民工泥瓦匠变身“镶贴大师”,湖北武汉市镶贴工陶猛作为重点项目施工队长,陶猛的年薪已经将近20万元。十几岁就进城务工,但他从未被身体的劳累和痛苦泯灭心中梦想,最终从普通的农民工,一步步成长为技术能手。(3月23日 央视财经)

作为一个技能劳动者,陶猛显然端上了“金饭碗”;将近20万元的年薪,能够让他在大城市实现“居者有其屋”,实现青年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作为高级技工的“大蓝领”,收入高于“小白领”; 陶猛的“逆袭”,只不过是一个群体生存生态的缩影。在社会分工专业化、价值实现多样化的当下,陶猛在这个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合适位置。

这是一种尴尬的现实,这也是一种纠结的处境。尽管高级技工在劳动力市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和激励,“大蓝领”却始终供不应求。整个产业工业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技工荒”并非一个新鲜话题,为何普通农民工难以成为技术工人?

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在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占比达到40%—50%,根源于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然而,在我国,职业教育被许多人视为“二三流学生”的无奈选择,许多学生“宁做小白领,不做大蓝领”。价值认同的缺失,让职业教育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信任,难以吸引优质生源报考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端上“金饭碗”的只是少数,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又会降低职业教育的价值认同。

成为高级技工不仅更好找工作,也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为何能够实现“向上爬”的农民工少之又少?一些乡村少年过早辍学,成为产业链条上的一环,没有接受职业教育;即使有部分农家子弟接受了职业教育,也并非他们认同与热爱职业教育,而是源于现实的种种挤压——在城乡教育资源失衡的格局下,通常是那些难以进入研究型、综合型高水平大学的学生,无奈之下才选择进入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呈现出“进口”与“出口”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许多农家子弟难以通过职业教育成为高级技工。过早进入产业链条的农民工,也难以通过培训转变为技术工人。职业教育的乏力与劳动技能培训的缺失,让“技工荒”愈演愈烈。

法国社会学家阿兰•图海纳指出,“劳动既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境遇,是一种把自己的标准取向引向自我的实在性”。用心钻研、努力把手里的活计做到最好、做到极致,这样的工匠精神,让陶猛实现了“一步一步往上爬”。陶猛的成功,依靠的是个人的努力和奋斗,这固然值得肯定与敬佩,但并非所有的农民工都拥有这样的“坚韧不拔之志”。破解“技工荒”,还是要依靠职业教育与劳动技能培训。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