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深化创新驱动 增强科技供给

万钢:深化创新驱动 增强科技供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高度,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指导新时期科技工作的行动纲领,拓展了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大任务。

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亮点纷呈,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新动能加快成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有利于创新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初步完成。2016年5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期召开,这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科技创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进六大转变”的战略布局。党中央审议通过“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立项建议和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国务院发布实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未来科技创新进行全面战略布局。

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撑引领型发展的科技基础进一步夯实。战略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遨游太空30天;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升空,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在轨运行一年,太空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深海技术装备迈向谱系化和全海深,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最大潜深达10767米,我国成为第三个研制出万米级无人潜水器的国家。采用自主研发芯片的世界首台10亿亿次超算系统“神威·太湖之光”居世界之冠,并荣获全球超算应用最高奖“戈登贝尔奖”。羲和系统打通北斗应用最后一公里,实现米级广域室内外无缝精确定位,在国内40多个城市应用。硅衬底氮化镓LED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实现与发达国家并跑。陆地资源探测开发技术向深部进军,形成2000米深地固体资源探测、5000米深层油气资源探测技术能力。基础前沿加速赶超引领,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首次在光晶格中并行制备并测控约600对超冷原子比特纠缠对,首次实现精准定位高分辨全脑连接图谱,首次构建小鼠—大鼠异源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首次发现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关键基因。科技创新基地布局进一步优化,世界最大单口径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全超导托克马克装置成功实现聚变等离子体大于60秒的稳态高约束模,创造世界纪录。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成运行。

强化创新链一体化部署,有效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强化高水平创新供给。多核申威芯片应用于国产超算;国产12寸设备加工晶圆产品突破一千万片次;我国主导推动的Polar码被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采纳为5G增强移动宽带控制信道标准方案;高温气冷堆首台金属堆内构件完成吊装;长效注射抗艾滋病药物艾博卫泰、活病毒疫苗、寨卡病毒诊断试剂研制成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加速形成。2016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50万辆,同比增长60%以上;“十城万盏”工程推广应用LED灯2400余万盏,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照明产品生产基地;“京沪干线”广域量子通信骨干网络工程全线开通。科技支撑产业升级和重大工程取得新成效,“数控一代”、制造业信息化等应用示范工程深入实施,研制专用数控系统及相关设备350余种,推广应用22.3万台套。科技创新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七大作物育种、粮食丰产增效、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等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累计增产1052万吨,应用示范了3.8亿亩。科技创新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国务院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绿色技术银行”建设运行;建立32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构建9大疾病协同创新网络;实施国产医疗器械应用示范工程,在全国82个区县2785家基层医疗机构示范应用;首个覆盖脊柱全节段的微创手术机器人获医疗器械注册证,完成2000余例临床手术。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式扶贫,向贫困地区选派2万名科技人员,推动科技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新成效。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激发。“双创”有效支撑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异军突起,打造服务于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的“星创天地”。目前,众创空间数量超过4200家,与3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00多家加速器形成创业孵化服务链条,服务创业企业和团队超过40万家,培育上市挂牌企业近1000家,提供180万个就业岗位。众创空间促进投资与孵化融合,帮助1.5万个服务团队和企业获得投资,投资总额539.6亿元,其中民间社会资本投资444.6亿元。众创空间自身投资创业企业78.8亿元,各级财政对众创空间的补助达到22.8亿元。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导银行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9支创业投资子基金,总规模达到173亿元。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深入实施,探索建立面向全球竞争、开放协同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坚持问题导向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由中办、国办印发实施,更好地实现让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纳入整合范围的近百项科技计划基本完成优化整合,新五类科技计划布局初步成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署启动42个重点专项1163个科技项目。中办、国办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对发挥法人单位作用、加强经费管理服务、扩大科研人员资金使用自主权等提出针对性举措。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形成从修订法律、制定配套政策到部署具体行动的“三部曲”;以国家科技计划成果为重点,围绕产业需求发布11个领域521项成果包;一批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技术交易平台加快发展;启动建设3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普惠性政策进一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0.4万家。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15年共减免高企所得税1150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收约760亿元,有力支撑了市场导向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创新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区域创新高地加快形成。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全面启动,8个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方案印发实施,创新型省份和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加快发展,自创区总数达17家。2016年,146家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达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完善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成功举办首届G20科技创新部长会议,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创新对话机制达到8个,加快“一带一路”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继续实施与非洲、东盟、南亚等国家的科技伙伴计划,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对地观测组织等工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加快推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